所选专业是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心里就决定了的。当时原因很简单,数学奇差,看见数字就犯恶心。而且认知里面好像就只知道学法和汉语言文学不用上听起来很折磨人的高数。汉语言文学的吸引力比不得法学,再加上当时受《何以笙箫默》的余毒潜意识里觉得法学就业之后工作场所是很高大上的。在西北上学的孩子,说幸运也幸运,说不幸也不幸。众所周知,西北部经济发展的落后直接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滞后,所能接触到有限的资源限制了格局眼界的开拓。可能有人会想,现在都已经是网络时代了,只要有网,就能“开眼看世界”。其实不然,不置可否,是有这样的人在,但相信我,一个人所处的大环境真的会设限,这时候读书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在没有任何资源可以参考的时候,只能低头读书来成熟自己的思想。就我自己来说,高三疲于应付高考刷政治题的时候虽然将三观的概念背的滚瓜烂熟,可却从来没有想过三观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就慢慢遗忘掉了,直到上了大学,接触到来自天南海北的同窗好友,各自生活学习的环境背景不同,在面对一些生活琐事的问题上也会用一种不同的方式去处理应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对待大学生活学习的态度,社团活动积极与否,这些遇到的新问题让我再次想起高三那个在脑中一闪而过的困惑,三观是什么?答案因人而异吧。谁也说不清楚,虽有官方定义,却不见得人人会认同,没有异议才不正常呢。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高考依然神圣,大学光环不再。心里有感。当初为了高考累得连多睡一会觉都觉得很奢侈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而累死累活以成绩做敲门砖拿到象牙塔入场券之后,又做了些什么?沉迷于LOL,王者荣耀,一集不落的翘课通宵追剧,每天无所事事刷微博逛淘宝?可能有人会喷,人各有志,不要拿自己的标尺和自以为是的三观去道德绑架别人生活。不,那就想错了。我写下的东西,只是去鞭策和检讨我自己,与别人无关,我心知肚明自己是没有资格去指责别人的。起点比别人落后了好多,我也再不想辜负了高中那段努了力的时光,虽然现在还是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二本院校上大学,可心向往之,依然对以后抱有极大热情和热忱。很喜欢《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里面一句台词:我可不想把自己的以后活成过去的缩影。所以我就要认真踏实。小时候很容易做到认真踏实,老师说上课最认真踏实的小朋友可以得到奖励,爸妈说写作业认真踏实的话可以奖励零花钱去楼底下小卖部买零食,那就卯足了劲儿很认真也很踏实的去做。长大后反而很难做到认真踏实的去干一件事情。小时候的认真踏实是有目的性没错,牛逼的是长大后依然有带着目的性去认真踏实去做一件事情的能力。因为长大后呀,就变得越来越会和自己妥协。
大一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和南方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同学相比,自己眼界格局和所知道的事情真的low到底了。然后我就开始怀疑自己,开始盲目的找和他们在一个频道的关注点,然后就开始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瓶颈——变得迷茫。读书都开始变得功利,急于求成,就为了和别人找到共同话题。现在想想,会觉得那时自己有点傻,不过倒也不曾觉得遗憾,怎样来说都是自己前行路上的一段路途,也正是经历了这些才让自己慢慢成熟起来。关于不成熟的错误,只有一句,慢慢走,少回头。现在大二即将大三党的我,还是热忱于生活和生命,准备考研继续求知,然后努力过司考。
道阻且长,给自己的还是那句话,慢慢走,少回头。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