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照镜子,唉,眼睛又不负众望的肿成青蛙。
昨天看完了死亡诗社,一直在想为什么要取名为死亡诗社。在细细想来,剧中有许多细节都与死亡有关。
基丁老师引用梭罗《瓦尔登湖》:
I wa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ished to love deliberately,
to front only the essential facts of my life
and see if I could not learn what it hand to teach,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卡梅隆,一个胆小怕事的墙头草般的形象。他的肉体活着,精神早就卖给了刻板压抑的生活。他死还是活着,没有什么区别。
尼尔,一个喜剧爱好者,一个诗人,一个活生生的灵魂死于一支枪。但是影片中引用了梭罗的一句话,死亡,是汲取生命中所有精华。这种死,是向死而生。
但是,如果从生命角度来审视,如果基丁老师没有没有鼓励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尼尔就不会死,他还可以活着,等到考上了哈佛,脱离了父母压抑的约束还是可以追寻梦想。可是,基丁老师没有错,是他让那群少年变得有血有肉。
第一堂课,基丁向他们表达的是不要被传统,刻板权威束缚的精神。
第二堂课,他告诉少年们要用不同的眼光观察世界,不要满足于现状。
第三堂课是由于查理的冲动使得死亡诗社差点暴露后他说的,理想永远不要和现实抵触,否则最终你会一败涂地。那么,基丁老师何尝又不是在用自己的理想和现实做赌注么?在如此刻板压抑的贵族学校,想要让他们变得自由是不可能的。
但是,基丁老师仍然是伟大的。他曾经也毕业于这个学校,也称他为地狱,那么他以此方式教书,想是有备而来。他想要改变现状,无奈反对力量太强大。
我羡慕那些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医生,律师这些的确是崇高的目标,足以支持你一生,到诗歌,美丽,浪漫,爱情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我仍然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喜欢英语,而大学专业需要高英语水平。如果我学好了英语,也学好了法学,岂不是多了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