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公布《关于全力做好2020年春运工作的意见》,明确历时40天的春运将从1月10日开始。此外,意见还提出了多项新措施,以保障2020年春运工作顺利进行。其中就指出,铁路要推行回空方向列车票价优惠措施,鼓励“反向春运”。“反向春运”指的是与以往年轻人回家过年相反,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的人口流动形式。政策对票价进行优惠处理,鼓励反向春运,确实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春运压力,但这种形式治标不治本。
其实“反向春运”的形式在前几年就已经出现了,面对和往常一样一票难求的局面,返乡困难的游子们另辟蹊径。春运期间,从北上广等城市去往各个方向的车票都比较紧张,而从其他城市到一线城市的火车票反而比较好买一些。年轻上班族们于是不再执着于抢春运回家的火车票,而是将父母和留守子女到城里来过年。对此,交通运输部门也乐见其成,更是出台了措施对这种方式进行了补贴。
“反向春运”作为一种新的人口流动形式,对春运工作而言,不仅治标还有很多优点。一方面,这种相对而行的错峰,能更好的释放出运力的双向潜能,缓解春运压力。另一方面,很多大城市一到春节便面临空城的尴尬局面,服务行业的工作者大量返乡,对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不回家而将家人接到城里来,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服务在岗人员不过度欠缺,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行。此外,这也是一种“归家”形式的创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是熔铸在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因子。而“家”的概念不是只是那栋房子,更多的是家人,只要能与家人在一起,四海何处不为家。因而对个体而言,把家人接到身边,来个“反向春运”,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但对国家来说,不只应该帮助人们选择好的,更应给人们更多好的选择,就春运本身和文化传统而言,“反向春运治标不治本”。春运难的本质在于我国交通运力发展与我国庞大人口基数的不匹配。不是说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不快,近些年来交通运输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与十几亿人带来的客流量而言,还不够。2020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约30亿人次,铁路4.4亿人次,增长8%;民航7900万人次,增长8.4%;水运4500万人次,增长9.6%,要满足如此多的市场需求,不仅要优化交通工具的构成,最根本的还应该加强各种运输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接家人到身边团圆虽然能慰藉远客之孤独,但除了家人,在故乡还有亲人、朋友、有成长路上的山水,这些都是无法割舍的眷恋。春节回家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一次找回的过程。人每一远行都将自己的一部分丢失在这山河间,直至渐渐忘却,只有这块土地,生你养你,永远保存你初临世间的痕迹。因而,“反向春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运力不足的问题,也无法慰藉春节带来的乡思。
所以,在进行形式创新保障春运工作的同时,更应从本质上解决春运难的症结。春运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用“新”更得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