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到处都有谎言和欺骗。据统计,每个人一天能够接触到200多个谎言,其中包括中介向你隐瞒房子的重大问题;求职者对更换工作的真实原因绝口不提;人力总监承诺的晋升机会虚实难辨;员工当面奉承却转身告诉其他同事你是个好骗的傻瓜,等等。面对这些谎言和欺骗,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了解事实的完整真相,从而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辨别谎言、找出真相呢? 当谎言遇上套路,谁将更胜一筹?
《当谎言遇上套路》的作者德国人雅克·纳斯海是一位研究说谎与欺诈行为的专家。他曾经在英国牛津大学修习经济心理学及法律,毕业后继续任教牛津大学,从事商业心理学研究和律师工作。他不仅获聘为门子、IBM、德意志银行等国际企业的顾问,还经常在全球各地举办关于交流和谈判技巧的讲座和研讨会。
一、 通过不同的询问方式找出问题真相
书中介绍了一种典型访谈的方式,只需要提出9个问题,就能够通过细微表情、肢体语言和文字漏洞中拆穿谎言,让对方说出真相。 提问的根本就在于通过提问刺激对方,并分析对方面对问题的心理变化、细微表情、肢体语言以及文字漏洞等,利用人性的弱点,找出事实的真相。
比如说条件反射问题。这是依据苏联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指示性条件反射理论设计的。该理论指出,我们一旦受到熟悉事物的刺激,就会做出无意识的举动。比如你怀疑伴侣前一天跟情人去了电影院,就可以问他最近一部在电影院看的电影是什么。受到电影院这个熟悉事物的刺激,他会做出无意识的反应,比如紧张或短时间僵硬,这样你就可以迅速感受到他的变化。
还比如说连续性问题, 说谎无外乎两种方式:隐瞒某些事情不说,或者编造某些事情。美国军队有一种快速射击法,追问到对方无谎可撒。就像上面的例子,你可以迅速而连续地向对方提问,就像机关枪一样。在提出下一个问题之前,不要留给对方回答问题的时间。比如:“你昨晚做了什么?什么时候到家的?什么时候上床睡觉的?”过错者必须更加集中注意力,试图澄清自己。
比如,丈夫在电话中对妻子说他今天得加班,所以不得不快速吃完晚饭,然后继续工作。如果他是跟情人在对方的公寓吃晚餐,然后再回到办公室工作,那他确实没撒谎。他只是隐瞒了最重要的部分,即与他一起吃晚餐的对象。如果妻子继续追问晚餐的情况,他就不得不编造一些细节主动说谎,这就使得难度大大提升,而且被拆穿的可能性也更高。
通过目的问题、条件反射问题、直接问题、对比问题等九大问题,能够有效刺激对方,使他们产生心理变化、细微表情、肢体语言以及文字漏洞等,从而让我们利用这种人性的弱点,找出事实的真相。
二、如何拆穿谎言者的套路?
俗话说,一个谎言需要很多谎言来掩盖,这是很辛苦的一件事!不仅受到良心的责备,还要掩饰自己的虚伪,精神很容易崩溃,就算承受能力比较强,如果没有特别高的IQ,迟早会被识破骗局!谎言有好坏之分,当然善意的谎言主要是为了当事人好,并不能剥夺当事人了解真相的权利;出于私利而编织的谎言可能会掩盖一时,但是,久而久之,当野心暴露,终将使谎言破灭!
比如,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石化林国家公园许多游客将公园的树干化石带回家作纪念。公园竖了一块警示牌,上面写着:过去有很多游客偷走了公园中的树干化石,改变了森林公园的自然状态。结果化石被偷的数量反而是之前的3倍之多。显然,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那么这件事情看上去也就不那么可恶了。
这是一种被心理学家称为“社会认同”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可以用在审问上。你要让受审者明白,他并不是唯一的坏人,与他一样的大有人在,你还可以向对方展示有说服力的数据。你可以说:“无论什么问题,我们都可以解决。因为这么干的不止你一个,你既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样一来,一方面会让受审者以为自己并不孤独,另一方面间接为他提供了理由,消除了他的抵抗心理。
无论做了什么,我们都会用合理的解释或理由武装自己,在别人以及自己面前为自己的行为辩护。通过这一过程,我们重获了内心的平衡。所以,我们要在查找真相中利用这一人性特点。为受审者找到解释行为的理由,这样一来,他们只需承认自己的外在行为失当,而不必接受道德审判。
《当谎言遇上套路》,就讲述怎样用套路挖掘谎言背后的真相。向读者传授了能够在短时间内透视谎言、洞悉真相的方法,获得了全球百万读者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