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博主@一个失业父亲等待女儿归(简称“失业父亲”) 爆料,自己18岁女儿以留学为名,骗走自己辛苦积攒的300万积蓄,随后拉黑自己和所有试图过来劝阻的亲人,只留给世界一个吃喝购物的朋友圈。他通过微信微博等途径无法联系到女儿无果,最终选择微博曝光,希望女儿能迷途知返。
按照“失业父亲”的描述,他早年离异,他一个人把女儿养大。女儿想去加拿大留学,他二话没说,为女儿准备了300万。结果女儿也二话没说,拿走他的银行卡,把300万转到自己账户,然后消失。
从“失业父亲”PO在微博上的陈述与给失踪女儿的留言,他一方面声泪俱下回忆自己对女儿的百般宠爱,“进私立学校”、“惯大的”、“物质和金钱没有让你受任何委屈”,一方面叱责女儿如今的忘恩负义,“泯灭人性”、“践踏道德”、“利令智昏”。如果他所陈述的属实,他的内心无疑是痛苦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发生在父女身上,这个父亲的痛苦要比农夫甚十倍百倍。
但是这个父亲没有意识到,“惯大的”前因和“利令智昏”的后果可能并不矛盾。前日的不由分说的“物质满足”,可能正是女儿今日“拿走爸爸钱”行为的罪魁祸首。
“失业父亲”能理解女儿处在叛逆期,不免有些“出格的行为”——抽烟、交男朋友。他因为这些责备了女儿,他觉得女儿因为责备一气之下“不顾全大局”,在亲情与金钱面前选择后者。
青春期叛逆几乎是每个人成长必须经历的阶段,不喜欢受约束,与父母有隔阂。“失业父亲”因为是单亲家庭,他以女儿为骄傲,为至宝,以为自己做到“在物质和金钱上不让你受委屈”就是对女儿最好的宠爱。
然而这远远不够这恐怕是很多家长的困惑。你说的任何事情我都答应,乌鸦且知反哺、羊羔尚能跪乳,为何你却是“白眼狼”。
口碑爆棚的美剧《摩登家庭》(每一季豆瓣评分均在9分以上),讲述了美国的家族关系,其中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尤为重点,妈妈为了了解叛逆期女儿的日常喜好,变换多个身份以求通过女儿Facebook上的好友筛选;父亲时刻留心儿子的情绪,一旦发现有异,第一时间与儿子沟通;同性恋夫夫领养的幼儿初长成,孩子任何性格上的恶意,他们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技能不断升级。
与新闻中的“失业父亲”相比,这不是中西文化的差异,而是一个努力与不努力的家长之间的区别。
家长技能并不是随着孩子的出生自然具备。孩子的成长非一朝一夕,在他长成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之前,做家长的需要不断摸索与孩子交流方式——孩子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孩子犯错了该怎么办、成人糟糕的行为给孩子一个坏榜样怎么办。
以物质与宠爱养育孩子的“失业父亲”,像很多父母一样,尽己所能。但在孩子的生命中,不过充当了保姆的角色。而他们作为原生家庭对孩子产生的已知影响,恐怕很难改变。
“失业父亲”在网上声泪涕下地讨伐他女儿的时候,比起悔,他表现的更多的是恨。的确,在家长的位置上,他已经昏睡很久了,自然无法认清他错过了什么。
既然选择了成为家长,就要为一个人的成长负责,就不要拒绝承担与他一起成长的义务。哪怕是悲剧收场,双方都有不可逃脱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