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注意到在多篇文章里出现“养”这个字,刚开始是诧异,后来是感叹,最后是欢喜。
养笔--先是素未谋面,我默默关注的“若兰”罗老师,她写的“养笔系列”文章,让我首次关注到“养”这个字还能用到一个非生物上,看上去觉得很诗意,实际上旨在培养自己的长篇、长期写作能力。
养美好--接着,在“学习强国”上浏览文章,注意到这篇《那些养在内心深处的美好》。看看这位作者怎么描述的吧!
我“养”过一些文字,不多,但足够让我的人生丰饶。
逛街时,遇到喜欢的作家的书,我会驻足流连,遇到心动的书,我也会买几本。读书时,遇到好的句子、喜欢的段落,我会抄在本子上。那些玲珑剔透的文字,那些琅琅有声的词语,那些清凉婉转的心迹,记录着时光的脉络,记录着岁月的轨迹,穿透光阴,款款停在我的面前。
我“养”过一些茶,不多,但足够滋养我的生命。
年少时,不喜茶,嫌味苦,等不及回甘便匆匆放弃。及至年岁渐长,爱上茶中滋味,先苦后甘,韵味悠长,回味无穷。虽说那种喜欢不及宋人杜小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那般洒脱,不及清人郑板桥“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那般风雅,不及宋人戴东野“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那般闲适,但喜欢便是最好的理由。得闲喝杯茶,只为悦纳自己。
我“养”过一些风景,秀色可餐,美不胜收。
我喜欢一个人到处走走,总有一些风景会留在眼里,停在心中。那些风景不一定是名山大川,不一定是宏伟建筑,可能只是名不见经传的陋街偏巷,也可能是不大起眼的沧桑古宅,又或是长着青苔的石板路、经年累月的老树、开得招摇的野花……所有愉悦身心的景致,都是我一个人的视觉盛宴。
我还以别样的形式在心里“养”过一些东西,比如温馨美好的亲情,那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养分,无论在外面受到多大的打击和委屈,总有一扇门会向我们敞开。
当然,我们也可以试着养几分林徽因式的自信与优雅,养几分杨绛式的睿智与豁达,养几分三毛式的洒脱与自由,也可以养几分平凡女子的温婉与贤淑。
我们也可以试着养几分梅花的冰肌傲骨,养几分兰花的馨香雅致,养几分秀竹的挺拔苍翠,养几分晚菊的从容气节,养几分青松的遒劲抱朴,养几分小草的柔软与不屈。
这几部分写得真是太棒了,“亲情”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养分和能量,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去养出更多的美好,纵然不能如林徽因、杨绛般闪耀着让世人膜拜的光芒,但我们像向日葵一样向光生长,养育自己。作者还引入梅兰竹菊以及小草,有对自己君子般的期待,更有兼顾平凡的柔软。
在时光的画册里,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会有一个小小的角落,“养”一些不愿意忘记的东西,阳光好的日子里,拿出来翻拣一下,晾晒一下,玩味一下,就像一个小小的宝藏,唯我独有,概不外借。
看到这里,我想到三毛和她的那些小玩意,心中也更加期盼着自己以后的人生能够有劳作,有汗水,更有阳光和清风。
世间万物皆会老,唯有养在内心深处的丰盈不会。那些养在内心深处的美好,是我们人生的养分和能量。彩云易散,花朵易谢,但只要把美好养在心里,春天就一直在。
作者最后的结束语凝练,豁达,让人忍不住一遍一遍地默读,感受这美到心里的文字。
最后一个养是“养猪”--看到这里觉得话题一转,十分好笑,因为写这个的就是有趣好玩的王君老师。王君老师属鼠,老公尹老大属猪,两人结成伉俪三十年,尹老师在胖胖的路上越走越远。王老师还特意归纳:猪性是难移的!任何妄想改变一头猪的想法,都是荒诞的。
最后,王老师还把自己“养猪”心得迁移到教育方面,她幽默而不失认真地感谢尹老大,她说:“三十年连一头猪都改变不了,一两年咋能改变一个孩子呢?这个问题想明白了,便没有教育强迫症了。只要不强逼着孩子按照你的想法思考和成长,做老师,就松快了,就欢喜了,自省自问自然就多了,法子也自然多了。”
养笔,养美好,养猪,看似不相干的三件事,都落在“养”这个字,它是提供,它是引导,是方向,更是自然,是绵延悠长。我喜欢这个字,如老农般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