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特别喜欢打游戏,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平时一个乖巧的孩子一遇到游戏,我和他制定的玩游戏规矩,就通通扔在脑后,经常因为玩游戏无法自控而和我发脾气。其实我也知道游戏有这种魔力,我也曾经玩过游戏。中学时代打《红豆罗》、《俄罗斯方块》,到了大学玩《大富翁》、《风云》、还跟着一帮男同学组队玩《星际争霸》等,大学毕业后跟着老公打《英雄无敌3》、《天堂2》。当时确实也非常爱玩,想想当时的经历,玩的时候当然非常high,但心中是极其懊悔的,因为我心里清楚,过去的几个小时完全可以用来学习、看书、会友,甚至休息,都是有意义、对人生有好处的事情,我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游戏上呢?所以那一刻我对自己的人生评价非常低。
我一直很想知道游戏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魔力,让人们一旦玩上游戏就欲罢不能,竟然有点像吸“电子鸦片”。现在游戏行业越来越火,越来越多的人花大量的时间玩游戏,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在书籍和各个网站寻找答案,希望可以正确引导儿子健康成长,在打游戏方面可以做到自控,希望可以把打游戏的这份痴迷转移到其他有意义的兴趣爱好上。
通过读书和网站上看相关报道,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因为所有游戏的设计都是冲着“人性的弱点”来的。
1、在游戏中即时反馈你的任何操作,都会立马视觉化、数据化地显示出来。不要小看每次砍怪物头上飚出的数字,不要小看出招的音效,不要小看伤血的红字和加魔的蓝字,它们都给玩家提供了最最直观即时的反馈。为什么即时反馈是有效的?因为,即时反馈提供给玩家一种可控感。对比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听课并不能让你直观看到经验值增长,看书也听不到书本被砍翻的惨叫,被游戏吊高胃口的学生自然觉得无聊、没劲。举一个简单的目标,比如考上北京大学,我们应该怎么把它分解为一项项反馈呢?认真听一堂课有什么用呢?我们感受不到具体的反馈,距离高考成功近了多少,我们不知道,我们必须长年累月地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认真做习题,才有可能考上北京大学。这就要调动我们的远见、理想、勤奋等特质,而这些东西都不在我们的基因里面,所以做起来非常困难。为什么学校里会有“学渣”?就是因为他无法建立起这种反馈机制,不知道眼下的努力和心里的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现实生活非常丑陋?就是因为目标和反馈系统脱节了。所以在反馈不明确的情况下,现实生活是非常不美好的。我在职场上想进步,我想变得更加美丽,我想减肥,等等,都得不到具体的反馈。所以我们往往丧失了努力的热情,不喜欢现实的世界。游戏和现实世界最大的区别在哪儿?真正的区别在于电子游戏利用电脑技术,可以对我们在虚拟世界中的每一个动作做出最迅捷、最丰富的反馈,让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爽一把。
2、多重系统,多样玩法,小目标渐进相信你一定有这样的体验:哎呀,今天先玩到这样吧。但只差7%就升级了,要不就想打到升级吧!啊呀,打到稀有宝石,可以镶嵌武器了,赶紧去收集一下需要的素材。好朋友上线了,约了去打副本……打完了正好零点,又有新任务!……无穷循环。为了将玩家牢牢栓在游戏里,游戏不止提供升级体验,还提供各种全方位多角度的玩法。总能让你找到一个10分钟左右的小目标,不断去完成它,获得完成时的成就感。一旦得到这个成就感,为了维持这种欣快的感觉,玩家又迫不及待地投入了下一个小目标。如此算来,平均10分钟一个小高潮,学习又怎么比得过它?
3、成就感和自豪感。内在激励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自我能力的确认——这件事我喜欢,我做了,我克服了困难,我完成,我开心。为什么简单的小游戏,比如扫雷、连连看会让人上瘾,一般一盘又一盘玩下去?因为它设置了恰到好处的困难让你证明你有能力破解它。感受到这种力量,你就想一再体验。除了网游,现在还有谁会拼命找理由就为了给你发小红花?可能生活中一个普通小职员在游戏里就是一呼百应的公会老大。这种权力和万众仰慕的感觉也是现实生活中的“稀缺资源”。
4、简化世界,路径清晰。游戏的设计就是为了解除“迷茫”。游戏体系在不断的研究和发展演进中,已经形成一套将现实生活总结简化的图谱、话语体系。你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最后会有什么结果,全部都清楚地向你敞开。只需照着地图、攻略,就能达到你所期望的目标。往大里说,所有人都追求“对世界的理解”,而这种欲望,在游戏中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我想我明白了以上几点,现在是应该想想如何可以把这几点灵活应用在儿子的教育上,能够正确引导他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