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其实是有手感的。类似于摄影平时练习的感觉,如果经常用单反相机拍东西,基本上什么环境用什么参数,心里是有谱的。即便是用手机每天拍摄一些生活小景,只要是每天都拍一些,就没有那种生疏感、断片感,熟能生巧就是这么来的。
十月中旬的二周,除了工作,整个心思都扑在考试上,那二周在公众号上发的都是短文章,写得比较少。等到这一周静下来,开始继续写长文章时,明显感觉手生。这种手生,体现在对写作题材和观察角度的不敏感上。要说过去的二周,也有被触动过一些事,可因为心思没有聚焦在写作上,所以有些感动转瞬即逝,也没有记录,事后再回想,已经“春梦”了无痕。
只有平时经常写,大脑里才会逐渐培养出来一个有关写作的雷达,才有可能关注到很多细枝末节的事情,从而提炼出可写的部分。越不写,越找不到感觉,越手生,那是必然的。所以,经过这一次短暂的停滞,反而让我意识到,不但之前养成的运动、摄影的小习惯不能停,写作更不能停。一旦停上一二天,那种经过长时间打磨的心流感觉,就会慢慢变得枯竭。
上面说的是练习的频率,要尽量做到日拱一卒。再说说输入的问题,今年以来把学习方向做了调整,重心放在考试上,想让目标更聚焦专一一些。但输入就相对变少,比如看书没有往年多,明显感觉知识更新速度变慢。虽然经常提醒自己要多做深度思考,但如果观察到的事物不够丰富,思想运用不够密集,最快的办法还是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来帮助自己思考,快速形成知识框架。在成长的路上,真是一刻都不能放松啊。
看看那些一边做好正职工作,一边把自己的个人爱好做得风生水起的大咖们,再看看自己,做的事情真是小儿科。曾经在一次分享课上看到过秋叶老师的一天日程安排,那种密集程度、工作强度,让人咋舌。没有强大的自律能力,对时间的管控利用能力,想要七八年如一日的坚持,是很难的。但是,就算是那么疯狂的日程表,还是有很多前辈们做到了并一直在践行优化中。以这些优秀到强悍的老师们为镜,然后时时勉励自己哪怕做到十分有二,也会有成绩呈现的,只不过大与小罢了。
眼看着2016年已经过到了尾巴,再有二个月,这一年就走到尾声。就算过去的时间,留下再多遗憾,再多懊恼,也还是要先过好当下。记得之前写满第一个100篇时,我曾发下宏愿,想要今年写满200篇,现在已经写到161篇,还差39篇,在未来的二个月里,努努力,还是很有希望的。这么一想,动力又莫名充满格。
经过短暂忙碌的二周停歇之后,未来再遇到类似情况,无论怎样都不可以停下来了,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无条件的要一直写,写,写。有时候,人还是需要倒逼自己一把的,哪怕只是为了继续保持写作的手感和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