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彭城王元勰和故事中的南辰王有更多的相似之处,所以大家后来多认为周生辰的原型更接近于元勰。
性格机敏特别好学,博览群书。支持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后得孝文帝的器重。在三次南征中屡建奇功,但品行高洁,不愿从事朝堂,自请脱去朝服。孝文帝在留给宣武帝的书信中写到,“汝第六叔父,清规懋赏,与白云俱洁;厌荣舍绂[fu 二声],以松竹为心”,希望其子能准许叔父的离开不可猜疑。
后孝文帝去世,为避免朝堂混乱,他不入朝堂,留在鲁阳城外,后凭借其忠心使得君臣关系无隙,宣武帝顺利即位。后元勰多次上书辞去职务但宣武帝不许,后来因反对宣武帝立高皇后,得罪高肇。又因为宣武帝元恪的弟弟元怿因为不满高肇专权,起兵谋反,后被镇压。但高肇借助此次机会污蔑元勰和元愉勾结,谗言宣武帝。
后来皇帝宴请召见元勰及其诸王,因元勰的妻子刚刚生产,他多次推脱但最终前往,内心担忧和恐惧,因一杯毒酒享年36岁。可笑的是,当年孝文帝留下的一道遗诏就是让元勰诛杀朝中佞臣的手谕,荒诞至极!彭城王妃得知噩耗后,大哭并骂道:“高肇冤杀忠良,如果老天有眼,你将来必定不得好死。”拓跋勰的死讯传开后,就连市井的百姓也为之痛哭流涕。
后史书评价,“武宣王孝以为质,忠而树行,文谋武略,自得怀抱,绸缪太和之世,岂徒然哉”,如此功高震主的少年王爷,一身才华与抱负最终命丧小人之手,可惜可叹!
身受3个时辰剔骨之刑的南辰王,得民心的少年将军,看这段的时候我会觉得他身死谔然,但现在我会觉得元勰可能也完全想不到宴会的那天自己会离不开那道宫门!
元勰一生,品行端正,清正廉洁,对国“忠",对百姓“仁”,对兄长“悌”,对友人“义”。而"测辰此一生,不负世人,唯负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