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说要画个圆圈,画了几个自己都觉得不是圆圈,却就势细笔挥点,画出了一团。他提起画纸说:妈妈你看,我画的是怪物,这里是……。应该是立马觉得讲解不便,他说"透明胶,我需要透明胶"。
他搬椅子找来了透明胶和剪刀。他把画纸有画的一面反扣在桌上,让我帮他拿着透明胶卷,他用剪刀剪下一段,贴在画纸的左上,又剪下一段,贴在画纸的右上。贴完拿起往桌子上贴,自然贴不上,我摸了摸画纸上的透明胶纸,他也摸了摸说:不黏,不对不对,不是这样。
他又把画纸翻过来,仍然让我拿着透明胶卷,他剪下一段贴在画纸左上,又剪下一段贴在右上,想了想,又剪下一段贴在左下,又一段贴在右下,这四段都是完完全全贴在画纸上的,然后他就拿起画纸往墙上贴。
自然是贴不上啦。他说:妈妈,怎么回事?怎么还是贴不上啊?我问他:你是想把画纸用透明胶贴在墙上吗?他说:是啊,可是这个透明胶粘不到墙上了啊!他有点急了。我接着问:你要用透明胶把画纸贴在墙上,现在你已经把透明胶贴在了纸上了。同时我用手拂过每一块透明胶,我的动作应该显示出了透明胶是完全贴在纸上的。
作为成人,他去拿透明胶的时候我们就明白他的意图了,往往我们也在头脑中快速走了一遍过程。而他的意图需要一系列他自己规划的行动和技能去执行,这其中的技能有他以前做过的剪胶纸,有他做过的贴胶带,经验上都没有问题。而问题出在了他并没有操作过贴画纸,春节时倒见过爸爸贴春联,但照过猫不见得就画得虎,所以第一次尝试失败。
在摸过粘在画纸上的透明胶纸展露的一面并没有黏胶之后,他做出了调整。他把透明胶的方向做了180度调整,方向规划到位了,要贴上墙的带黏胶的一面应当贴到了画有画的一面。贴好之后依旧上不了墙,此刻他认识不到问题出在哪里了,这个时候他开始有了情绪。
过去的经验是,任由情绪发展很可能会带来沮丧感和崩溃。这一次我的情绪很平和,而且直觉切入帮助的时机把握的比较准,他听得进我的话。我首先明确了他的目标,又用语言明确了他遇到的问题。事后想来这样的语言整理很可能帮助他在头脑画面上清晰了“目前的问题”和“他的目标”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一旦清晰到他可以用经验在头脑中处理的程度,他立刻就能规划出用什么行动解决问题了。
皮亚杰说儿童先发展再学习(心智结构成熟并促进学习)。这在孩子可以完全自主探索的领域是非常稳固的心智思维发展和技能发展的过程。可是儿童同时生活在“专家”的世界里,成人娴熟地行动着解决着问题,这很让孩子羡慕模仿我们。可是我们往往不是为向孩子展现过程而行动,行动中我们会很快速流通,甚至有许多省略跨越,孩子并不能通过模仿完全理解我们的心理意图和执行过程。
而最近发展区就是儿童独立操作与在他人的辅助下能够完成的任务之间的差异。维果斯基说成人给儿童适宜的提示可以引发他们思考自己的经验而学习,当成人与儿童进行合作式互动时,成人便为儿童心智成长提供了重要的工具,而语言经验对这一过程非常关键。
可以这样理解皮亚杰提倡成人死远点,维果斯基说不能死太远,不然来不及救场。而这个适宜的提示的程度和时机都非常关键,过早的提示影响自主的心智成长,过晚切入儿童在情绪上难以再接受语言提示,这时候成人要解决的问题已经发生了变化首先需要的是接受安抚情绪。
从目标的实现、问题的解决、心智的发展和支持,以及双方的感受上看,这是一场真正的合作式互动,过程中完整保留了各自的自主感和效能感。想起友曾说过孩子周围的成人要尽可能从容重复地行动,这有助于孩子模仿学习。这一次互动中我的感受也让我体会到幼儿教师可以是很有成就感幸福感的职业的。核心依然是对人的尊重和对孩子的信任。务实依然要靠敏锐的直觉加不断地学习练习把更多的互动技能沉淀进直觉之中,言与不言之间的把握皆在支持孩子的心智成长。一名教师的成长平均需要8到10年的时间,实不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