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说的这个事
你会觉得场景特熟
因为说的可能就是你哦
1
上个周末,几个闺蜜约好带娃去游乐场。
这个游乐场在市中心,大家步行也就大约十五分钟的路程。天气晴好,于是大家决定踏着初春的阳光,绿色出行——走路去。
下午3点,丁丁妈、姚姚妈、北北妈从各自的家中向着游乐场出发了。第一个到的是北北妈,她抱着北北这团肉球(3岁39斤),一路走去也是累成狗了。第二个到的是丁丁妈,她牵着丁丁的手使劲地往前赶,而这小家伙不走寻常路,又总是好奇的东张西望,这种“S”型路线实在快不了。两位先到的妈妈“放飞”了孩子后,开始吐槽。
北北妈:这出一趟门真是够呛,北北出门是一步路都不肯走的,不抱他就哭。大家给他外号都取了两,一个叫“不着地”,一个叫“落地哭。”
丁丁妈:我们家这个稍微好一点,可就是一放下去就爱磨蹭啊,这里瞅一眼,那里看一下,像蜗牛。而且我严重怀疑他爸播种时,脑神经模式里忘记编程走!直!线!
2
正说着,姚姚和他妈妈一路欢歌笑语着追跑着进入了她们的视线。
“你们咋这时候才来呀,我们都到了半个多小时了。”
“孩子走得慢呀,我必须随着他的节奏。”姚姚妈轻描淡写地说。
“什么?你还随他的节奏,太阳都要下山了。 ”丁丁妈惊讶地说。
“你抱着他走不就快了吗?“北北妈说。
“不行,我和妈妈出门前拉过勾,要自己走路去的。”姚姚嘟着小嘴一本正经地说。
两位妈妈见他认真又可爱的模样儿,忍不住想逗他一下,继续追问:“那你怎么走得这么慢呀?”
姚姚被问住了,怵在那儿一脸懵圈,姚姚妈笑眯眯地帮他解围:“因为我们在路上发现了许多小蚂蚁。我们就停下来,观察小蚂蚁是怎样把食物运回它们的家。我们今天的收获非常多,姚姚很开心对不对?”
姚姚点点头,小脸蛋上充满了从容的满足。
北北妈和丁丁妈相互望了一眼,似乎感觉错过了什么。
3
孩子们到了游乐场,马上启动疯狂模式。尤其是北北,这娃哪叫“不着地”啊,他兴奋地跑来跑去,这会你如果要抱着他,不让他落地,他保准是不落地我就哭。他妈妈拿着隔汗巾、水壶一路追着这个肉球跑,继续累成狗。
而丁丁此时却像被钉住了一样,呆在玩沙区,专注地不厌其烦地把沙子倒进去、又倒出来、倒出来、又倒进去……在一旁的丁丁妈妈烦躁地走来走去:“老玩一个有什么意思?再玩这个就没时间玩其他的项目了!”(因为游乐场是按门票收费,进去后所有项目都可以玩)只见丁丁妈不容分说,拉起孩子就走。丁丁还没回过神来,已被拧走,她不停地挣扎回头……我是风儿,你是沙,奈何我妈要带我走天涯......丁丁的内心应该是崩溃的。
这样催促乃至代劳的场景,对大多数父母来说并不陌生吧?“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穿鞋、快点走、快点快点……”这样的话语感觉非常熟悉吧。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着急呢?是希望孩子按大人的想法和节奏做事?还是担心孩子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输在起跑线上?
4
其实,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是大不相同的。对孩子而言,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利的就是顺应自然和符合他那个年龄的生理节奏。静静地看蚂蚁搬家、专注的反复玩一个游戏、磨磨蹭蹭地穿一只袜子......这些大人们认为无聊和无法忍受的事,正是滋养他们生命成长的过程。
还记得那首《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吗?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
爸爸妈妈:慢一点,请再慢一点,让我这只小蜗牛牵着你们走,一起去体会人生这段美妙旅程中的风景。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