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知道《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著名的畅销小说,一直未曾拜读,不久前终于网购回来。虽然有拖延症,但由于此书可读性很强,语言流畅、幽默,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可随时翻阅,所以很快便读完了,感觉意犹未尽。
看似平淡的话语却犀利精辟,让人不由心中莞儿,经常会产生作家严歌苓所描述的那种感觉:“读到绝妙的句子时,会一蹦而起,在橡木地板上踱步。”书中的很多名言警句被多次转载,但只有在小说中它们才存在的天衣无缝。
本书是英国作家毛姆以画家保罗·高更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查尔斯·斯特克里兰一生离经叛道的故事。
斯特克里兰担任股票交易所的经纪人,全家住在伦敦市中心,是普通的中产阶层。妻子是个“和蔼可亲,热情好客的普通妇女,有着痴迷于结交文人墨客的无伤大雅的爱好”,一双儿女“异常乖巧,健康朝气”。
他们诚实而体面,过着衣食无忧、平淡幸福的生活,就像:“平静的涓涓细流,蜿蜒流淌过翠绿的牧场和宜人的树荫,最终涌入浩瀚的海洋”一般的温馨甜美。然而所有的美好平静在一次度假之后被打破。
斯特克里兰在不惑之年,毅然绝然地放弃丰厚的收入,抛弃结婚十七年的妻子和尚未成人的孩子,决定去巴黎画画。
作者受其妻子的委托去巴黎劝说,但他坚持必须要画画。他控制不了自己,仿佛体内有种强大的力量,压倒了他的意志,牢牢地控制住他,犹如“魔鬼附体”。
由于他的画不被认可,以至于他穷困潦倒,居住在肮脏狭窄的小阁楼里,长期吃不饱饭,甚至差点病死,幸而被朋友所救。
离开巴黎,斯特克里兰流亡到马赛。在马赛,他住过夜间收容所,在救济站领过面包,靠在码头打零工生活,后因与人打架,又被迫再次流亡。
奇怪的是,在如此艰难、不堪的环境中,他竟然从未抱怨过。因为斯特克里兰是一个超然物外的人,完全追求精神世界的愉悦是他的生活方式。
浪迹天涯多年后,斯特克里兰来到了南太平洋的热带岛屿~塔希提(大溪地),这里被称为“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期望的东西:茂密的植物,永远蔚蓝的天空,慷慨的大自然和简朴的生活。使他的创作灵感喷薄而发,画作达到了高峰。他东飘西荡,寻找归宿的灵魂终于得到了安息。
他和当地一位土著姑娘结婚,度过了三年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后因罹患麻风病离开人世。
他死后几年,声名鹊起,当年花点小钱就能买到的画已价值连城,这令许多当时没买他画的人懊悔不已。
而他的原型高更,放弃现代文明,在原始民族中寻找单纯和率真的艺术风格,为后世各种原始艺术、象征艺术开拓了道路,指引了方向。高更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
斯特克里兰的行为不被我们这些庸常的俗人所理解,因为我们体内没有那种创造美的激情。这种激情让他不得安宁,为了追求美,他不惜彻底毁掉自己的生活,他是个永远在路上的朝圣者。
所以,尽管斯特克里兰性格冷酷、自私、粗暴甚至下流(书中有详细描述,重病期间,朋友斯特罗夫收留医治了他,他却与其妻子布兰琪同居,后来又抛弃布兰琪,令她自杀。)但作者仍然认为他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因为他有强大的意志和竖毅的性格。
人性就是如此复杂、悖谬,所以说:“不要论断人”。因为你不能理解每个人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望和思想;你也不了解他经历了什么,遭遇过什么,不要能仅凭眼晴看到的东西,就妄下定论。作者认为:无论对谁都应该是同情理解多于指责非难。
就如文中所述,在文明社会里,斯特克里兰就像“圆孔里的方塞子”,但在塔希提,“无论什么样的塞子都能各得其所”,他在这里不仅没有激起别人的嫌恶,反而得到了未曾指望他的同胞会给出的东西~同情。倘若没有塔西提宽容的环境,也许画坛就少一位巨匠,人间便丧失了很多艺术之美。
“ 六便士”,是我们在尘世中汲汲营营所追求的鸡虫得失,蝇头小利;“月亮”是我们心中的诗与远方,是美好的精神境界。孰轻孰重,取决于每个人的人生态度和境界追求。
当文中描述了与斯特克里兰异曲同工的亚伯拉罕医生的故事后(医术高超的亚伯拉罕医生在马上晋升为高级管理层之际,突然听从内心的召唤,放弃优职厚禄,在港口当了一名朴素的检疫员。),作者发出了振耳发聩之音:
“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
可能做为凡夫俗子,我们大多数人不得不臣服于现实的琐碎和卑微,但是在滚滚红尘中灰头土脸,踉跄前行时,若有片刻时光能停下脚步,去追寻自己心中的月亮,我们便会焕然一新,重披铠甲,勇往直前。
愿你手中有六便士,心中有月亮!
202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