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大也。煌,盛也!
敦煌,这座古老的城市,我又一次走进他,是在5月的中旬。为期三天的学习,闲暇之余,我和伙伴们逛街,品食,赏景……这次来主要观看了王潮歌导演的大型实景演出《又见敦煌》,真的深受震撼!
在通往剧场的路上,同行的司机告诉我们,《又见敦煌》剧场的名字叫“湖蓝剧场”,位于通往莫高窟的必经之路上。意思是“沙漠中的一滴水”,由于去时有些迟了,加之天已经完全黑了,因此对于剧场剧场外形设计我并没有看太仔细,感觉外围完全由玻璃和岩石覆盖,但我仍然记住了他意喻:“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生命与希望”。
急匆匆来到观演区,却意外的发现既没有座位,也没有常见的舞台,四周都是观众,大家都站着。过了一会,旁白声传来了,是解说员:“汉朝,已深埋在沙下;唐朝,已深埋在沙下……将军、画家,已深埋在沙下;商贾、僧侣,已深埋在沙下……曾经的喧闹,变成了一曲羌笛,曾经的繁华,变成了一抔黄沙。”满满的,大家被带入到一个由白色沙砾铺就的T台前,张骞、索靖、玄奘、唐宣宗、张议潮、悟真和尚、宋国夫人、米薇、王圆箓、常书鸿等一个个敦煌历史上的人物向我们缓缓走来……仿佛一下就让人感觉到了他们的存在,感觉到时光穿梭,万物轮回的历史的真实!
然后我们来到第二个剧场,道士王圆箓犹豫着将藏经洞的珍贵文献装进了29个箱子,预备交给英国人斯坦因带走。看得人直揪心!余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写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一位年轻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的确,看到这里,相信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都在滴血……
第三幕的舞台是错落着大小不一的石窟的墙壁,伴随着音乐,不时有婀娜多姿的飞天探身而出,艺术地展现了以飞天为代表的敦煌文物的瑰丽多姿。王圆箓也出现了,他匍伏在一个寓意“母亲”的飞天面前请求忏悔。有什么用呢?多么虔诚的忏悔也弥补不了你所犯的罪!恨你!!然后在解说员的指引下,通过曲折的通道,我们来到一个20多平方米的洞窟中,莫高窟壁画里的人物在洞窟的四周出现:曹氏、宋国夫人、米微……
出了洞窟,来到最后的观影台,我们坐下来观看最后一幕。它讲述了西晋将领索靖镇压叛乱、第220窟《药师经变图》无名画师以及张议潮收复河西的故事。由于对故事内容不够熟悉,也没有搞清楚前因后果,回到宾馆查了半天,才对这段历史有点眉目!
从头至尾,同行的伙伴一直紧紧攥着我的手,不光我自己,她的每一次震撼我也感觉得到!正如影片中吟唱的那样:春一去,冬一来,一千年就过去啦。日月如梭,万物轮回,花儿总在不经意间绽放,少年总在不经意间长大!爱恨情仇,功名利禄真的都是浮云!愿我在今后的岁月里:虽不必行走在高原大漠,但内心一定要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