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不写,又如此过去了,毫无痕迹。每一天都应该做一做记录,自己对第二天也要做一做规划,否则时间即便堆在那你任你挥霍,依然是一种茫然。
这个假期的开头看了本书叫做《断舍离》,准确的来说是重看这一本书。之前是粗略地看了一遍,做了个大致的了解,这次详细看了,并且在最后做了脑图。脑图做得虽然并不是那么吹毛求疵,但也是我大概对这本书的理解。其实整本书就三句话,或者说只用三个字就能简单概括,我想作者之所以要用了这么本书浪费大家几个小时的时间,可能主要是当你沉浸在作者对这个方法娓娓道来的氛围中时,会记得更深刻,更加觉得感同身受吧!
我们平常看待一个物品除了自己需要和喜欢以外,更容易上商家的当,当他们打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己就会想“好划算”,但实际上这个东西拿来并没有什么卵用。或者是自己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于是就买了,回家才发现自己类似的东西有了太多,得到一时的欢悦后,又把它放在了一边。我们很少去思考那些真正我们需要的,并且又让我们感觉到愉快的东西。我想到一个例子,说是花每次很少的钱买了一大堆鞋子,后来已经远远超过了那个自己喜欢并且质量很好但价格很贵的那双。道理都懂,但是还是“断”不了自己的这种念头,把欲望当做了需求,让多少东西放在角落蒙灰。
对待物品、心情或者其他本就应该以“当下”为时间轴来扩展,也就是“活在当下”的意思。每每看着已经过时的数码产品,抑或已经不能再穿的衣服,总会想起曾经自己是多么喜欢,不舍得放弃。但是既然不能放弃,那么就应该用啊,然而依然并卵。所以,“舍”是一种决心。都说“有舍才能有得”,我想可能就是讲在当下的时间轴放弃了过去不好的那些东西,未来才会有更新更好的东西源源不断地充实进来吧!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讲到最后一个习惯就是“不断更新”。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自己也是不断变化的。“断”的闸门要关好,不是自己需要的东西,与自己现在成长无关的东西就不让它进入自己的生活。同时要适时打开“舍”的闸门,将已经淘汰、蒙灰的东西定时清理出去,不要让大堆“垃圾”占据了自己的生活。当自己身边的东西都是自己喜欢的、充满了正能量的,那么自己一定会觉得身心愉悦,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其实,说到底,决定自己样子的,还是自己的内心。与好东西为伴,与好人为伴,与好习惯为伴,与好的自己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