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之旅开始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博文,记录了Kick Off Meeting的大致情况。现在敏捷之旅结束1个月了,一直想写点什么总结一下,但是总是写的乱七八糟的,2次尝试都未能成文。昨天在Odde的新年Party上即兴地分享了一下敏捷之旅的一些收获,今天下午再次尝试总结,还是写的乱七八糟的。
于是,我就开始想为什么我就总结不出一个所以然呢?我昨天在Odde办公室说了一句话,“这次敏捷之旅我们把能犯的错误都犯了一遍,但是最后我们还是把敏捷之旅办下来了。”
听到这句话,大家可能想知道我们最后做了什么,或者我们用了什么神奇的方法,把敏捷之旅办下来了。我后面会讲敏捷之旅最后还是成功的原因,这里先不表。上面是我的即兴之言,我当时没有想太多。我的本意是希望大家去尝试,不要怕犯错误,欢迎大家来参与敏捷之旅的组织。
个人以为昨天的这句话总结的蛮不错的。于是,今天下午开始以这句话为中心思想想写一篇敏捷之旅的回顾。我计划着列举几个我们犯过的错误,并用故事的形式把这几个错误还原出来。不过,我眼高手低的毛病马上发作。我居然问自己“还原错误有什么用呢?可以让下一次敏捷之旅办的更成功吗?”。在列了一些我们做的不足的地方后,我下午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以乱七八糟的草稿结束。
我再次翻开我们最后一次回顾会议的会议纪要。我们使用经典的回顾会议的方式,回顾了这次敏捷之旅的方方面面。我们每个人总结了不要再做的事情、需要做的事情和继续要做的事情。
“还原错误没有办法让敏捷之旅一下发生质的变化,但是一点点的改进就可以让敏捷之旅变得更好”。会议效率低,会议上无人领Action;即使领出去的Action也比较勉强;电话会议效率低;客户访谈的宽度不够深度也不够;大家的积极性不高;讲师的联系太少;赞助谈的太晚……看着这一串不足,我想如果明年再组织敏捷之旅,这些方面我们会做出很大改变吗?冷静下来,我的答案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过,在这些方面我们也做了我们力所能及的改进。尽量Action分配到人、后期尽量面对面会议、对讲师话题做力所能及的评审、厚着脸皮去谈赞助。即使是最后一次回顾会议,我们也做着力所能及的改进。一开始我们也做的不是很好。本来7个人的会议,从上午拖到下午,7个人最后变4个人;4个人上半程好不容易按经典的回顾会议的方式总结了一下,我今天再看会议纪要发现我们其实只是自己总结自己的,没有达成什么共识。不过,这次回顾会议其实是我们从没有回顾会议到有回顾会议的一次变化。回顾会议的下半程,我们使用了心理曲线的方式回顾了敏捷之旅的整个过程,大家反映还不错,也算是一个小进步。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把这篇blog的标题从“敏捷之旅回顾”改为了“不要因为进步的缓慢而放弃治疗”。这篇回顾写成的过程很漫长,幸运的是我现在写的差不多了。
这次敏捷之旅对我来说是成功的,尽管它是不完美的。这次敏捷之旅的成功基于太多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和敏捷之旅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前辈们,他们默默地支持让我很感动。Ace联系的创智场地、SAP和点评的Keynote、游戏引导师的积极参与、越来越受欢迎的工作坊、讲坛导师的反复修改,赞助商的理解和配合……他们并不计较我们的一句谢谢,不过还是要谢谢他们。
这次敏捷之旅带给我最多的是体验。给了我一个机会去了解不同的人,为了一个目标,如何互动,如何挑战自己。活动结束晚上回家的路上,我情绪比较低落,虽然活动成功了,体验也比较丰富,我却迷茫了,这一切对我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一直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人,我渴望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可是对于此我却不知道做些什么才好。在别人眼中,我是一个可信的人,是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完全可依靠的人。短暂的低落后,我慢慢恢复平静。难道这不是我能做的最好的选择了吗?我不是一直在挑战自己,尝试改变吗?我想我是太浮躁了。
回到正常状态,重新启航,慢一点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