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文水平至今停留在二十年前那张大学英语四级证书上。
我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习英文的。那个时候,我刚好读初中。记得我们的英文老师是一个普通话都讲的稀奇古怪的人,更何况是泊来的西语。一开口就带着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整节课我们就在听不懂的英语领读和怪声怪气的普通话解释中愉快渡过。要知道,那个年代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发音地道。不像现在美剧、英剧、原声电影网上到处都是。通常情况下,都是老师读一句我们就跟一句。老师教什么我们就学什么,即便老师发音烂的像狗屎,我们也闻不出来。我们就在琅琅上口的“狗的妈宁”、“爷死”、“拜拜”里渡过那个年代的英文时光。
现在想想,我的英文就是这样被老师认真地带进下水道的。不过,凭着我的“刷题”大法,一个连goodmorning都读不准的人,高考竟然拿到86分的好成绩,(满分100分)我自己都觉的不可思议,以至于很多年后,每次跟儿子提起这件事,我都觉的很骄傲。儿子一脸说不出来的表情,大该是“还有这种事呀,那时候的人好傻”之类的意思。也难怪,有些东西只有在同样经历过的人中才能产生共鸣。时间这个老家伙会在两代人之间打上一个大大的结,阻碍住情绪的自由流淌。
前些日子,一个偶然的原因,我又坐进教室重新学习口语。原本打算从一级开始学起,听说一起上课的都是小学、初中的小朋友,还是打了退堂鼓。想想走进教室,面对一群满脸稚气的娃,怎么说也做不到“心平气和”。年龄这个东西,还真让人想说爱你不容易。
即便从二级开始,我也是班上年龄最大的,还好差距没那么悬殊,由奶奶辈降级为妈妈辈。班上的学生好多都是高中、大学的在校生,英文水平比我们当年要好出很多倍,在我听来已经相当流利,可能大家觉的离“地道”的发音还相差太远吧!
二级的课程全部读完用了半年的时间,只是我的口语并没有太大进展。依然停留在说不出的尴尬状态。班上的其他同学似乎和我一样,说一句话要思考半天,这种感觉简直不像是随意的交谈,更像是字斟句酌地写文章。无论是语法和发音都要相当完美才敢说出口。说白了,无非就是怕丢人显眼。
过去,我们的确说的不“地道”,现在呢,似乎又被“地道”困住了。太想要说的“地道”了,反倒不敢说,怕说个“四不像”出来被别人嘲笑。究竟何为“地道”,包括授课的老师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 “地道”。要知道,像我们这种自小讲汉语的人,无论口腔肌肉还是舌头的灵活度早就习惯汉语的发音,一下子要改成英文的发音习惯还真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要是能像整容手术那样,“咔嚓咔嚓”,把口腔肌肉重新排列一下倒好了。
说到这个“地道”上,我倒真佩服印度人的洒脱。满嘴“dangdang”的发音,丝毫没有阻挡他们与人沟通的热情——管你听懂听不懂,我只管说个痛快。说实话,我打心眼儿里羡慕他们,假若我能拿出他们一半的胆量和勇气,我的口语早就突飞猛进了。
中国有句名言,“死要面子活受罪”,放到学英语上也很合适。想要说的“地道”,总要从“不地道”开始。说到底,关键还是要扔掉“面子”这个自以为是的东西。不扔“面子”,焉能“开口”。看样子,有时候“不要脸”也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