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个时代简介
1. 第一消费时代:
大量一战的战时需求造成繁荣,但通胀严重,普通劳动者工资下降,甚至引发大米骚乱,基尼系数增大,消费差距明显,仅在东京、大阪等有繁荣
2.第二消费时代:
人口加速城市化,一亿总中流,为全国国民带来消费升级
3.第三消费时代:
轻薄短小的商品开始出现,背后是离婚率上升、啃老人群增多、单身人群增多
4.第四消费时代:
1998年问题——1998年开始,自杀、恶意犯罪、拒绝上学人数突然增加
1995年,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达到最大值,总购买能力开始降低
2007年,日本总人口达到最大值,消费市场必然萎缩
本阶段,非正规雇佣也开始增加
二、各时代是如何过渡的
1.第一到第二基本是数量上的改变
2.第二到第三
二战前的“村落-军事共同体”被改造为“名为企业的生产共同体”,工作和消费成为战后日本人的身份认同
石油危机开启了第三时代,为了弥补丈夫的收入,妻子们开始做临时工,导致人们越来越依赖速食食品、熟食和外卖;但有趣的是,她们从事的工作大部分也是食品加工和外卖,把做饭当工作却有薪水23333
左翼制造的各种危险事件让社会丧失了对他们的认可和同情,从而造成了年轻人对政治和社会的淡漠,因而主要被年轻人追随的知识分子也开始没落
在第三时代,有钱但不宽裕的“新穷人”推动了“中产=大众”的崩溃
在第三时代,消费变得极为复杂,人们在买东西的时候开始考虑“我是谁,我想要什么”,过于麻烦,于是人们开始和这些说再见,推崇简约的商品
3.第三到第四
物质的富足是通过独占而私有化实现的,持有比他人大、贵重、稀缺的物品会带来满足感,并且人们还可以炫耀这些
但信息的独占没有意义,因而人们更倾向于交换信息获取快乐,比如一件小事在facebook也能被点赞,素未谋面的人也会送来生日祝福等,广义上人们更容易利他
共享意识的价值观并不要求完全异于他人,而是寻找共通之处,以此为媒介创造和他人的联系。人和人相互尊重的个人主义,才是共享意识存在的大前提
日本向中国出让了GDP第二之后,国民并没有太多人感觉沮丧,而是庆幸终于有经济之外的价值可以探索了,所谓的经济大国化对他们来说就是欧美化,大部分必须以破坏过去的美好为代价,而他们能意识到“GDP只不过是一个衡量物质的指标罢了”
三、更社会化和更终极的思考
发现目前的媒体在引用这本书的时候,只在引用书中分析消费升级的框架和支持数据,并没有对更核心的关于社会、关于人与人关系的部分加以讨论,毕竟三浦展再一桥再市场分析也是社会学者啊233333
【消费的终极意义在于,如何度过充实的人生】
我讨厌浮躁的社会和空虚的中国
日本社会的时间轴和空间轴,是指纵向的历史和传统,和横向的人际关系,纵向的联系由佛道和寺院负责,横向的联系由神道和神社负责
追求适度消费,既不浪费也不消耗,不单纯追求新商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现有和陈旧,乃至其他的一切,喜新厌旧会助长消费虚无主义,人们永远无法获得最终性的满足
在文明社会里,新事物不断出现,这种社会里没有完成时,因而死亡毫无意义;如果死亡无意义,则生也无依靠;人们需要与这种更迭保持距离来安静地自我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