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七八神话。
司法江山,半出西政。
无论是985、211与双一流落榜,还是被教育部第四轮法学学科评估为A等级,在各大评论区总是能被这两句话刷屏。
于是有人说,西政学子一味沉浸于过往的辉煌之中,盲目自大而不自知。西政已大不如前,日薄西山。
也有人说,西政学子一直在努力奋斗向上。西政虽已大不如前,但终究会触底反弹。
是什么让西政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西政学子在当前法律市场求职力究竟如何?西政学子该何去何从?
昔日的黄埔军校:辉煌与没落
上个世纪,西政被港媒称为法学界的“黄埔军校”。在建国初期,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当时的重庆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政法学院、重庆财经学院法律系、贵州大学法律系、云南大学法律系,正式成立西南政法学院。作为最早的政法院校之一,西政的法学教育被视为执牛耳者。
1978年,西政恢复高考,法律系共有364人。西政的78级校友,占据了当今司法界的半壁江山,被誉为“78级神话”。
但这辉煌之后,西政似乎渐渐走入了没落之地。
先是失去了进入985高校行列的机会。当时全国高校合并热潮大兴,教育部和重庆市政府主推让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这三个全国重点大学合并成为新的重庆大学,进入985高校行列。但是当时西政的学生并不同意,还进行了“护校运动”,自此西政被下放到了重庆市,从一个部属全国重点大学变为了一个省属高校。
后来司法部将211名额给了中国政法大学,西政也失去了进入211高校的机会。
然后去年,西政又在双一流高校评比中落榜了,引起一片唏嘘。
除了一次又一次在重大评选中落选,西政的地域劣势也越来越突出,西政的法学生发现自己在北京、上海求职红圈所、精品所遭遇到了困难。
此外,生源、师资、学校管理制度也不断遭到诟病,西政似乎是,日薄西山了。
可就在教育部的第四轮法学学科评估中,西政被评为A等级,和清华、北大、华政、武大并列,与之前的“双一流评比”形成了大逆转。西政学子纷纷表示,其实西政的法学实力还是非常强的,并且总有一天会触底反弹。
* 西政法学评为A级后,西政学子纷纷为母校喝彩
“ 关于西政历史和现状,在我的朋友圈里,西政人真的挺为西政自豪。 每次有关于西政的消息一出,大家都很关心,唏嘘之余,自己也会更加努力。 ”
——西政学生
称霸广深法律市场,
却遭遇京沪歧视?
有人说西政学风很好,学子很努力,拼命通过司考、考研,可是当他们去北京、上海求职时,不是简历石沉大海,就是过不了笔试、面试,很难拿到心仪 Offer 。
其实说西政学子没有求职竞争力,也并不客观。在广东、西南等地区,西政背景的同学还是比较受到认可的。
譬如在广东的司法系统,有个很奇怪的“西政现象”:许多公、检、法人员的学历背景都是西政,西政人才在广东司法系统内占据一定比重。有在广东法院实习过的同学也反映,法院对来实习的西政同学评价非常高。
另外,在广州和深圳的各大律所中,也不乏西政学历背景的合伙人以及执业律师。
*信息来源于中伦律师事务所官网
优势不可忽视,但劣势也不能避而不谈。相比于在广深法律市场的“香饽饽”地位,西政学子却在北京、上海求职时屡屡失败。
来自西政民商法学院的 R 同学,他给北京、上海各大律所都投了简历,结果一个笔试的通知都没有收到。
而今年已经大四的 W 同学则说,尽管她已经过了简历关进了北京某红圈所的笔试,但仍然输给了北清人政的同学。
当然,以上现象也并非绝对,但其确实是很多西政同学面临的共同困境。其实西政之所以在北上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是有原因可寻的。
- 地处西南一隅,远离北京、上海
西南政法大学位于重庆,客观上远离东部法律市场,不少红圈所甚至没有在西南部开设分所,如君合、海问、方达等。
因此,不同于京沪法学生,虽然可能课业繁忙,但因为地理优势,还是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律所实习(譬如一周去三天等等)。西政的情况是:大二暑假学校集中安排实习,大三暑期复习司考、考研,一般只有大四有时间实习,所以想去京沪实习的话,不仅需要个人意愿强烈,还要做很多其他准备,譬如提前租房,集中进行简历投递、面试等。
此外,据法律界人士反映,西南地区尤其是重庆市场本土化非常严重,京沪的一些大所很难打入。因此,北京、上海的一些顶尖律所通常会在当地高校或邻近高校进行校招。
*君合校招宣讲会日程安排
- 学校品牌不受够欢迎
据律所招聘人士反映,法律市场中最受欢迎,也可以说是在顶尖律所招聘中最有优势的一部分学生,主要是:本科来自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北大、人大、复旦,或是来自美国 T14 的 LLM 、 T14 的 JD 、英国排名前三的 LLM 学生。
与这些院校相比,由于不是211、985高校,且没有评上“双一流”,西政学校及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或多或少印象分会受到影响。
当然,品牌不够强并不代表西政的学生就一定不够优秀,但有些律所之所以不首选西政学生,原因在于此前律所实习中,部分西政的学生在法律实务技能方面稍有缺失,在法律检索、法律分析、法律文书等基本功能力方面略逊于其他 Target School 的学生,因此印象分可能稍微弱一点。
不过,也有不少一线所的律师反映:西政同学踏实肯干,比较受到律所律师的喜欢。
- 北京、上海人才众多
北京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上海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这两座城市都不乏优秀的法学学子,西政学子在求职过程中,很难处于强势的位置,且校友资源可能弱于京沪学校学生。
因此,西政的毕业生会更倾向于广东、重庆或回到自己的家乡求职,而很少会选择去北京、上海求职。
主动出击,西政学子也能进入顶尖律所
相信有不少西政的同学会感到灰心,是否自己就一点进入顶尖律所的机会都没有了?其实不然,主动出击+提升法律技能,西政学子也能收获顶尖律所 Offer。
- 瞄准本地精品所、大所求职机会
尽管在京沪非诉大所求职中,西政学生不占明显优势,但在西南及广深地区,西政学校的品牌和校友资源还是比较强大的。而且,现在西政在重庆招生比例扩大,很多西南地区本地学生,本来就比较倾向于在家乡附近就业,那么就更要瞄准本地求职机会了。
前不久,天同律所重庆分所刚刚开设,最高法巡回法庭的设立也会带来一些高端诉讼业务的。
自成立以来,天同始终专注于高端商事诉讼业务,是在最高法院及高级法院代理案件数量最多、胜诉率最高的律师事务所之一。所内包括主任蒋勇在内,多位合伙人曾长期供职于最高人民法院、地方法院系统。
对于大量想从事诉讼的西政同学来说,天同在重庆开设分所不得不说是极好的机遇。
*天同重庆分所出庭律师中有多位来自西政
- 求职京沪顶尖所,更需主动出击
据西政学子反映,基于学校、地域等其他原因,身边一些优秀的同学,还是更倾向于去北京、上海等学校。以保研情况为例,西政保北大人大法大人数占有相当比例,其中以法大为最多。
说到考研,这里同学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 2018考研西政考场共有90多个考场,从70几开始之后的是考本校,而从1到70几考场都是考外校的。也可能是很多本校考生没抢到考场。但不管怎样,考外校的学生真的挺多 ahhh 。”
当然,升级学历,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提升就业实力方式。那么除此之外,个人主动性的发挥以及法律基础、法律技能的提升也是很关键的。
正如西政同学反映,身边同学水平与追求差异还是蛮大的。同样是西政学生,有的可能大四了还找不到一份实习,甚至是对实习毫无概念,有的,已经开始在上海大成、锦天城、广州红圈所分所实习了。
一个好的学校平台固然是加分项,但是学校的品牌并不完全等同于个人品牌 。西政学子必须明白自己在顶尖律所求职中的优劣势,如果想要拿到红圈所、精品所的 Offer,就必须用简历和法律技能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提升求职竞争力。
学长 Max 现在就职于某红圈所,他曾经在发 return offer 时,在北大和西政的法学生中,选择了那位西政的同学。
学长解释到,在平时工作中,西政的实习生表现得更为积极。而且同样是一个法律检索的任务交给两位实习生,得到的反馈却完全不一样:
来自北大那位同学仅仅是把数据库里的相关法条下载下来,没有做任何整理和总结;但来自西政那位同学,却发来了一封清晰的邮件,首先将事情的结论写在了邮件里,然后附上了一个word,具体地讲每个部分法律检索的结果是什么,源头在哪里,需要去哪里找,还把所有检索出的文件都进行了标红标黄处理。
所以西政的实习生拿到了 Offer。
结语
其实,无论辉煌、没落还是触底反弹,都已经是历史的尘埃了。这些关于学校的成败枯荣,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决定你是一个怎样的学生。西政学子必须看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在法律求职上的劣势,找准自己的目标,不断提升自己,克服劣势,到达自己想要的彼岸。
很多西政的同学抱怨北京、上海一些顶尖律所并没有到学校来招聘,但 Offer 从来不会从天而降。你也可以主动出击,寻找自己心仪的律所实习,或是主动找机会参加律所招聘会,而不是什么都不做,等着律所来招聘。
你想要去一个更好的平台,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
-END-
职问专注四大、法律、咨询、金融等行业,为职场新人提供资讯阅读、技能培训。如果你希望分享对本文的看法,或是有求职方面的难题,可以和职业发展咨询师 VX:Maxdxh 聊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