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发展迅猛的社会,普通人怎样做才不会沦为时代“弃儿”

到2045年,人们只要戴上VR眼镜,就可以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间随意切换。即使在现实生活中是失败者,也一样可以成为超级英雄。

这个画面,来自电影《头号玩家》对未来世界的畅想。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也可以通过“元宇宙”,获得从现实到虚幻世界的沉浸式体验。

有人可能会对新的生活方式充满期待,但有人则惶恐不安。

而在《人,机器与社会》一书里甚至这样写道:“人类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会开辟一个‘毁灭性的时代’,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都将毁于一旦。

这是确有其事,还是危言耸听呢?

本书的作者埃尔廷·莫里森是美国的科技史学家,麻省理工资深的史学教授,他在书中引用了很多严谨的案例与数据,讲述了创新的缘起,以及变革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

本书也引发了人们深思:在高速创新的社会,如何更好地适应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冲击。


一、创新只留给有准备的头脑

人们常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对于技术创新,很多人认为需要学习专业的知识,并进行大量的研究,才能创造出伟大的发明。

作者莫里森却认为,大多数的人类发明行为,都是无意识或偶然地做着有意识、明确且有规律的事情。

而美国19世纪的几个重大发明,也都源于偶然事件。

在海上交战年代,火炮被安装在颠簸的军舰上,连续晃动不利于瞄准目标,导致火炮的发射率非常低效。

英国海军上将珀西·斯科特,一心想改变这种现状。不过他起初只是想提升炮手射击练习的成绩,但在观察炮手射击练习时,却意外发现了解决连续瞄准问题的方法。

后来火炮连续瞄准方法传入美国,并通过一位下级军官威廉·西姆斯得到推广,大幅提高了美国海军在战争中的优势。

而另一个伟大的创新——贝塞麦钢铁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也源于运气。

亨利·贝塞麦在将生铁放入熔炉时,无意中将本该放在火源中的两块生铁,暴露在空气流中。开炉时,他得到了两块脱了碳的铁壳,也就是贝塞麦钢。

之后贝塞麦还发明了转炉炼钢法,经过10年的探索和优化,让钢铁实现量产,迅速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俗话说: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以上这两个新思想产生的过程,虽然是偶然所得,但除了运气以外,创新者要在相应的知识氛围中,才会产生有创意的独特想法。

而这些创意,在勇于创新的头脑之间相互起作用,最终形成改变人们生活的创造。莫里森将其称之为“原创性思维”。

莫里森还认为,斯科特与贝塞利之所以获得最终的成功,是因为没有受到传统文化的束缚,或局限于常规的实验中,所以思维更加活跃与开阔。

而其他国家的一些研究者,虽然更有意识地进行创新研究,但都以失败告终。莫里森指出:这些人失败的原因,恰恰是太想获得惊人的成果。


二、创新也是创造性破坏

从前面的技术创新案例可以看出,所谓的创新,是指由一个新产品、技术和企业代替原有产品、技术和企业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被称为“创造性破坏”。

虽然创新能加速知识传播与增长,以及社会发展的本质内容,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创新也存在一定的“破坏”性,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能使所有人获益,甚至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

这也是为什么新技术的发明,即使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社会文明的进程与发展,但每次大的创新,都会遭到人们的抵制,甚至遭受严重的破坏。

1769年,理查德·阿克赖特发明了细纱机后,让传统的个人纺织作坊陷入困境,很多人开始恶意砸坏这些机器;

西姆斯在海军推广火炮连续瞄准时,他的上级也担心变革会颠覆海军原有的结构,因此对他的申请各种阻挠。

就算新设备能代替人类从事的繁重工作,但也难以消除人们的抵触心理。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大部分人很难挣脱旧习惯的影响,适应新的机器与环境。比如在数控机床发明后,一名老技工由于无法改掉过去离岗关机的习惯,造成大量的生产损耗,最终被老板辞退。

走老路让人省心省力,旧习惯也确实让人心安;而创新带来的不确定性与不安全感,让人产生厌恶感,甚至引发激烈的反情绪。但是一味停留在过去而不做出改变,我们最终会沦为时代的“弃儿”。


三、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在19世纪,虽然创造发明了很多新鲜事物,但由于人们的力量有限,因此社会的发展是循序渐进式的,人们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地去适应这些变化。比如蒸汽机以及钢铁的批量生产,几乎花了整个世纪才被广泛运用。

但到了现代,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创造力,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技术形态。比如我们可以打印出3D心脏,并成功移植到人体内;深潜到11000米的海底,探秘神秘的海洋深处;或者去月球上漫步或到火星上游行。

不过创新是把双刃剑,从广义上讲,创新是提高人均收入的来源;从狭义上来看,创新也会增加失业率。

而创新也会让掌握相关技术的企业与人才,得到更多社会资源,进一步增加贫富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平等。

莫里森认为,面对科技的迅猛发展,构建一个“适应性社会”很有必要。一来可以弥补并缩短变化和发展之间的差距;二来让大多数人,更轻松地接受不断变化的环境。

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我们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去适应技术的变革。在书中,莫里森提供了这三个方法:

一是积极参与到技术变革中,变成利益相关的成员。比如在网络普及的时代,努力学习智能手机的使用,了解各种APP的性能及应用,熟悉网络支付等,以避免自己成为异类。

二是跳出舒适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通过增加对新知识的积累,来提高对不确定性的判断力,从而让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三是保持开放且包容的态度,多听多看。这样可以提升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并在社会变革时提前做好准备。

但无论如何,在不确定的年代,只有当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确保自己不会掉队。

正如吉姆梅尔所说:“最高明的处世术,不是妥协,而是适应。

在《人,机器与社会》一书中,作者莫里森通过对几个技术史的深入描写,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创新者的激情与理想;并感受到新技术在推广中所遇到的重重阻力;以及推广者百折不挠的坚持与自我突破。

就连美国政治家纽特·金里奇也盛赞:“这本书是不折不扣的、有史以来关于创新发展过程以及技术、文化、体制和人类个性发展过程的巨著之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684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14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14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8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9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6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7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346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66评论 1 33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2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7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