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在普通人面前就像一碗汤。喝的久了就想再添点调料才好,管它辣的,还是酸的都来些。
平淡在颠簸流离;四处无所的人面前就像一块饼。因为急求安稳饱足以囫囵吞枣的咽下,忘了什么味道。
平淡在富贵云集的人面前就像一个馒头。使你想放弃折腾的时候,给你踏实安稳;让你舒心养胃。
平淡这个词真好,让人读了就觉得清透温暖,在不同处境种类的人面前它如汤菜非常养人。第一次想到平淡带来的感受就想来两首小诗。
第一首是卞之琳先生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那个时候我深夜里听广播,财经频道每晚十一点有一档《财经夜读》,主持人(刘静;安然),每次开场白都由一个男士含情脉脉地诵读着卞之琳先生这首《断章》,每次听完都会给我带来非常多的感受,尤其是在夜深人静,车水马龙,灯红酒绿过后。
诗的上节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身上和楼上看风景的人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那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面对着眼前的美景,显然是一副心醉神迷之态,这从他竟没有注意到“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的侧面烘托上就可看出。耐人寻味的是,那个显然也是为“看风景”而来的楼上人,登临高楼,眼里所看的竟不是风景,而是那个正“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这楼上人为何不看风景专看“你”,是什么深深迷住了那双眼,是什么深深打动了那颗心?而在人生旅途上又有多少这样的萍水相逢、一见钟情、转瞬即逝而又经久难忘。
当时间移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桥上的人和楼上的人都带着各自的满足与缺憾回到了自己的休憩之所。可谁又能想到,在这一片静谧之中,白日里人们所作的感情上的投资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回报。
第二首是出自《幽窗小记》里面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最早出处是《菜根谭》。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也看出了作者博大胸襟,看淡名利,豁达开朗的性格。
如今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然而眼前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疯狂地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所以一个人也要有把生活过淡的本事,当生活重重砸来的时候,他才能轻轻地放下。
这几个月以来我在网页上阅览到很多各路人士纷纷回归乡下生活,有的创业,有的体验生活,有的扎根种地。无论是炒作还是推手,我很受感染,在这个光怪陆离和舆论八卦每日满天飞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人给如今大脑缺氧,身体负荷严重的人们开辟出新天地。
很多人是出于海子留给的这首质朴,单纯,向往自由的诗所打动。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文/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这一次用心的亲近阳光雨露,吃些有机蔬菜,干些粗活,暂时离开手机和车辆排出的尾气。像个女青年一样忧伤和自由,穿成森女的样子,想象着眉眼干净的女子戴着晶莹剔透,细腻温和的玉镯,皓腕如雪,清澈入心,那样的芳踪丽影曾经穿过闹市,穿过古镇,穿过田野,恬淡雅致,隐入红尘。今日用柴火做饭,睡土炕,这是乡下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事,但只有城里人最清楚乡下人的大锅饭有多味美,那热土炕可以去湿也让睡在上面的人觉得无比的安稳踏实,全身心的放松在安静如水的夜色里不由自主的就滑进梦中。白日里女子可以在春天里修篱种菊,夏天里田地中作画。喜欢看日出就早早醒来,亲近这大自然的氧吧!喜欢看星星就晚些睡去,看看这星空和梵高的《星空》有什么不同。如果你享受在灯下读书写字,坐在那本身就已经披上夜色黑而微凉的袍子,把面容沐浴在泛黄的落地灯光里,顿时觉得人心温暖如初,我们都是这灯下尘。
看《山中的汤姆先生》,同样是城市人回归乡村过起下地耕田的日子,人到中年,在山间找一处木造房子、围一片地,种上蔬菜,养一圈鸡和一只羊,开始田园牧歌。把日子放归自然,又没有断了和城市的联系。不是下乡退守,而是向前一步,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这个词本身就带着“我有权利选择生活,而不是被迫谋生”的小小的骄傲,它意味着生活已经超越了“活着”和“过日子”的层次,把对精神的追求和美感摆到了重要的位置。以城里人的身份到乡下种地,拒绝城市的繁华和便利,其实是种极大的奢侈。
城里人笨拙又娇气,还一厢情愿地幻想着乡间生活的浪漫情调,不免要闹出许多笑话。用田间地头的劳动,治疗城市里养成的麻木不仁,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件因为麻烦才有趣的事。剧名里的“汤姆”是这家人养的猫的名字,它神勇地捉住了在屋里作乱的老鼠。即使后来她们总被调皮的汤姆折腾,最终还是快乐地共同生活在一起。孩子们把老鼠郑重地埋在树下,立上木牌,视众生平等。
如果不靠种地挣钱糊口,只像剧中人一样为了亲近土地、活动筋骨,那么这种劳作应该是很能给人幸福感的——从种子到幼苗,直到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果实,劳动成果带着创造者的个人印记,与反人性的都市流水线形成鲜明对照。
剧中在极有限的情节里将城市与农村的生活对比了一番,不露声色地表达了在自然中生活才是通往幸福之道。
农村的祥和,质朴,平淡,是经得起大浪淘沙后的孤独,遗忘和沉淀。直至而今文学界上有生命根基能站立得住的作品,经磨耐炼的依旧是描写农村的素材,记录时间,人物,历史文化传承变迁的过程,沉淀每代人心中的故事。城市相反是个日益蒸发的过程,狂热,潮流,快节奏,转眼即是物是人非。
朋友圈里有位业余画家人以中年,生活,家庭,爱好经营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老公是北京某名校教授,儿子从小被送到国外接受西方教育和文化。一家三口个忙各的。这位业余画家早年从事体育,没想到中年后,人突然想拿起笔作画来,这提笔一发不可收拾,从画石画,茶棋,坐垫,围巾,帆布鞋,包包,在网上售出得到的收入还不错。最近还开了交画石画的课程。她爱摄影,做菜,绘画,瑜伽,可以说进入中年后她的日子越来越活得细腻,勇敢,舒服,快乐,像诗一样。
这位业余画家住在北京郊区,大房子院落里可以亲自种植花朵和蔬菜,墙角有一架葡萄藤,每年夏天都会收获晶莹剔透、鲜嫩多汁的葡萄,家里宽大的阳台是个植物园,也是一只长的浑身如球般灰色大耳兔的游乐场,喜欢文艺的女人不分年龄都喜欢在宜人的环境中享受安静,自在,从容,她的家居比较现代化,部分家具分明能体现家里的优越感,她喜欢自拍,喜欢穿棉麻民族风的裙子,脖颈戴着蜜蜡或是琥珀的挂饰,脚上穿着自己手绘的帆布鞋,像个羞涩的小姑娘躲在镜头后面甜甜地微笑。
另一位就是通过微博认识的小碗姐,一家三口人定居在克罗地亚,老公是混血从事生意人,所以他们的女儿就是三国混血的孩子。同样是郊区;国外的郊区就显得土地宽广,绿化环境比国内好的很多。她们的房子就像一个很大的平房,在国外也算是独门独院的小别墅了,她很幽默,温雅,聪慧,高个子小骨架的她非常瘦,喜欢古玩。家居里陈设的物品都是古香古色的,很讲究艺术环保的家居风格,她活的认真也挑剔,小到勺羮都是她非常喜欢的图案,家里烧柴火做饭取暖。没事和闺密约会咖啡馆,她喝咖啡的时候更喜欢注意拉花的样式。她喜欢把一天发生的美好事物分享到朋友圈,有一次她说自己出去吃饭的时候看中一家店面里的碗,一心想带走。(后面是一个怪笑)。结果第二天她收到一个朋友给买的一模一样的碗,她说还好我看中的是碗不是人(又是一个怪笑)。家里后院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有时赶上好时节她们走过一条平坦的石板小路,就在树下的石桌上用餐。她会把坏掉的车轱辘挂在家的外墙上,二次利用里面种些花朵。
她也会有幸福的忧伤。为秋后门前扫不尽的落叶。会把女儿在周六的早晨从床上叫醒,忙碌着梳洗打扮送到幼儿园才想起今天是周六。会在和老公用克罗地亚方言说贝拉坏话的时候,被贝拉知道,她苦笑着说用中文和克罗地亚方言都会被贝拉听出来,以后是不是没有办法说她坏话了。
你看生活就是这样矛盾也同样平淡,有钱的人喜欢把日子过的像没钱人一样简单和舒服,没钱的人喜欢把日子过的像有钱人一样浮华和紧张。但要声明如上两人的 生活都是上等人。
生活中无论你是哪一种人,平淡都不是最可怕的,于大多数人来说,平淡的日子将相伴一生。一生那么长把决心和梦想放在里面泡久了,你都会觉得不急不躁,不疼不痒。即便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平淡依然是人生不可分割的精神底色。
每个人都应该也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甘心平凡,拒绝平庸,这就是努力的全部意义。
平淡不是庸庸碌碌,不是不吃不穿,是一种享受慢生活,时光逝去,一切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