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大学士苏东坡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文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想必苏东坡定是周瑜的铁杆粉丝,将满腔豪情注入笔端,才能写出这么脍炙人口的佳篇。
苏大学士如此推崇周瑜,是有一定道理的,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出身优越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
根据《三国志》的这段介绍,不难看出周瑜的家庭背景算是极好的。爷爷和太爷爷都是太尉,位列三公,爸爸是洛阳(都城)令。
在这里简要普及一下,太尉是汉代最高军事统帅,但是没有实权,军事权力实则掌握在大将军手里,自汉灵帝之后,官僚制度日益腐败,各级官员都可以直接用钱购买,上至三公,下至县令,明码标价,有关系的还可以打个折,走个优惠价。即使通过举孝廉上任的官职,也需要花钱购买。
有个叫做司马直的官员升迁为巨鹿太守,因为有很好的清廉名誉,格外优惠,最后减价到300万成交。司马直怅然说:“为民父母而反割剥百姓以称时求,吾不忍也”。以有病辞职,还不被允许。后来走到了一个叫做孟津的地方,服毒自杀。
由此可见东汉末年的官僚制度是多么腐败,卖官鬻爵都已经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从而导致社会政局一直动荡。所以对于周瑜的先祖,花钱买官的可能性也还是比较大的。
因此,周瑜在出身方面是优于很多将领的,文化程度,教育质量也远胜于平常人,先天的优势为以后的道路作铺垫。
年少有为
建安三年,孙策授周瑜建威中郎将。
建安四年,周瑜为中护军,担任江夏太守.后又镇守过巴丘。
建安五年,周瑜以中护军身份掌事。
建安十一年,周瑜守备宫亭。
建安十三年春,孙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都。
建安十四年,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选自《三国志·周瑜传》
从这些不难看出,周瑜一直身居要职,特别要提到的是这个大都督。大都督是东吴战时最高的军事统帅,这个跟之前的太尉就有点不一样了,这个大都督是有实权的,没有军衔,和平时期就一般不设这一职位。
周瑜最杰出的贡献就是督导赤壁之战的胜利,开创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用短暂的生命(36岁)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气度恢宏
对于周瑜的气度,很多人肯定会说周瑜明明是心胸狭窄,怎么能说是气度恢宏呢!别不以为然,历史上的周瑜确实如此,只是一些野史小说将周瑜丑化掉了。
是的,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应该有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周瑜也是如此。自魏晋之后,唐宋元明清这些朝代有的以魏国为正统,也有以蜀汉为正统,而东吴就像个打杂的,政权不为后续王朝所肯定,所以很多人物也被歪曲了,像周瑜、鲁肃和吕蒙等等。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确实被黑的体无完肤,一位横纵江左,睥睨天下的英雄竟被勾勒成心胸狭隘,不能容物的小人。没办法,小说重在刻画人物形象,如果每个人形象都是高大儒雅,那小说的可读性也就会降低,无奈之下,必须得有人背锅,周瑜在其列。
历史上有这么一段故事,说是周瑜与东吴老将程普不睦,程普自恃年纪长资质老,多次诋毁周瑜,周瑜却对他低声下气,始终不与之计较,后来程普为之感动,说,“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感觉这个故事和负荆请罪如出一辙,同等呼应。
点点醇香片片痴,老将难为少年时。
花盛柳垂江南意,将军宏度已成诗。
贤主求贤贤自来,人不醉人人自醉。
琴出九霄,曲绕银河。雅量豪情,潇洒如歌。
听君语,字字如珍;共笑谈,美酒入身。
昨日旧,君不记恨;今日情,冬也还春。
英姿难表我心,俊秀文武超群。
孙周二郎无双,大乔小乔有情。
如此佳话传百世,江东六郡人人知。
——忘年交程德谋谨作
才华横溢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
作为红及一时的高富帅,政治道路一帆风顺,善书法,精音律,知人善任,觐见忠言,很完美的一位帅才。
有个成语“周郎顾曲” ,后被演变成“曲有误,周郎顾”。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纵使酒醉之后,错一音符也能知晓,这种对音乐的造诣拿到现在来讲,绝对远胜于许多一流音乐人。唐李端有言: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 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抚筝的女子为博取周郎一顾,故意时时拂错弦。不求长久,只惜刹那……
冷兵器时代,一个政权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土地和人才。周瑜为东吴引荐了颇多人才,如,塌上之座的鲁肃,胆识过人的吕蒙,经天纬地之张肱,直言劝谏之张昭等等。这些人后来也是纵贯天下,青史留名,终究需恩于伯乐。千里马常有,伯乐却只有一个……
公瑾英达,朗心独见。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讬霸迹。志掩衡霍,恃战忘敌。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参分,宇宙暂隔。
――东晋•袁宏《三国名臣赞序》
放眼周瑜这一生,我们看不出丝毫不足,十全十美,或许真的可以。
这样一个没有瑕疵的人,怎能不让人羡慕?
大学士如此,吾等应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