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同事小李和妻子是大学同学,毕业三年后结婚。由于两人情投意合,都喜欢运动,周末、节假日经常出去爬山、旅行,两个人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真是羡煞旁人。但是自从他们的孩子出生后,他们的生活开始变得一团糟。
妻子休完五个月的产假后,不得不上班。小李让母亲从老家过来,白天帮忙带孩子。母亲来了,家里的事儿就开始多起来,他的烦恼也是接二连三。除了孩子的照顾问题,更多的是他需要面对自己的老妈与老婆之间的矛盾。
母亲自认为有带娃经验,对待孩子的问题,想怎样就怎样,什么事都想以她的想法来实施。妻子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认为老人的经验很多都是过时的、不科学的,于是两人经常为了带孩子的问题而发生口角。
母亲嫌媳妇乱花钱,媳妇说老人不懂生活。此外,物件的摆放、饭菜的搭配、房间的装饰……很多琐事上的不同意见让这对婆媳常常发生冲突、争执,这让小李苦不堪言。
小李在办公室苦着脸说,“一边是我妈,一边是我老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才好?说我妈对吧,我老婆会生气;说我老婆对吧,我妈又会伤心,我夹在中间怎么着都是错,太难受了。”
这样的问题,估计大多数男人都面对过。婆媳相处的问题,是古今中外家庭中都绕不过的千古难题。
02
为什么婆婆与媳妇在一起相处就那么难呢?婆婆与媳妇这两个女人,由于生活的年代、生长的环境等等不同,他们在观点、个性和生活观念上的分歧是在所难免的。她们相处的时间越久,这些分歧就越明显。
婆媳关系之所以如此紧张,其核心是婆婆与媳妇这两个女人,为了得到同一个男人的爱而发动的地盘争夺战。
面对一件事,婆媳之间有了分歧,婆婆就想看看她的儿子是支持他老妈还是支持他老婆,她就在心里掂量着:“你到底属于哪个家庭?你到底更在乎谁?”而这个丈夫的妻子其实也在问同样的一个问题。
对于这个男人来说,他当然希望这两个女人能够和睦相处。他爱他的母亲,也爱他的妻子,他不想在两人之间作出选择。
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项调查:当母亲与妻子之间发生矛盾时,丈夫是怎么做的,调查结果显示:51%的老公,什么都不说;38%的老公,无论对错都指责妻子; 11%的老公表示,如果是老妈错了,会站在老婆这一边。
你看,在婆媳矛盾的问题上,大部分的男人会选择做一个和事佬或调停人,但是这样真的能解决问题吗?答案很明显,未必。那男人在这个问题上,到底应该选择怎样的立场呢?我们不妨来看看被誉为“婚姻教皇”的约翰·戈特曼在《幸福的婚姻》这本书中给我们的建议。
03
约翰·戈特曼是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大师、心理学家,有着“婚姻教皇”的美誉。在《幸福的婚姻》一书中,戈特曼博士用大数据还原了婚姻关系的真相,揭示了男女婚姻相处之道,引导读者创建一桩高情商的、长久的婚姻。在针对“婆媳矛盾”这一问题,戈特曼博士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戴维的父母准备在某一个周末拜访他的新家。妻子简妮早早就预定了她最喜欢的一家意大利餐厅,只为了博取意大利籍的公公婆婆的好感。但是这天,戴维与简妮出去办事时,戴维的母亲去肉铺和超市买了食材,做了一道戴维最喜欢吃的菜——炖小牛腿。当戴维和简妮回到家时,屋里正弥漫着着大蒜和牛肉的香味。戴维的母亲说,她“忘记”了预订的晚餐,简妮非常生气。
戴维面临着两难的选择。牛肉是他的最爱,看上去很美味,他知道如果他不吃的话,母亲会很伤心,他真的想跟简妮说取消订餐。然而,简妮正注视着他,看他如何抉择。
戴维清了清嗓子,他搂住母亲,感谢她为自己做了这么一顿美味的晚餐,然后他说要把饭菜放到冰箱里留到明天吃。戴维解释说,他和简妮都非常希望和爸爸妈妈在喜爱的餐厅里共享周末家庭晚宴。
戴维的母亲听完儿子的话,非常生气,她眼中泛泪,发了一顿小脾气。戴维让父亲去劝解母亲。戴维这么做的意思非常明显:母亲,简妮排在第一位,你要习惯这一点。
这让简妮非常欣慰,甚至有些洋洋得意。“当他让他的母亲知道,我现在在他心中排第一位的时候,”简妮回忆说,“我们的婚姻才真正开始。”
戈特曼博士通过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当母亲与妻子之间发生矛盾时,男人的正确姿势是,和妻子一起反对他的母亲,在夫妻之间建立“我们”意识或团结意识。
婚姻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在丈夫和妻子之间建立“我们”意识,丈夫和妻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在统一战线。男人需要让他的母亲知道,在他的心里妻子是最重要的,是排在第一位的。他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他首先是妻子的丈夫,其次才是母亲的儿子。他必须要站在妻子的一边,不应该在身份问题上妥协。他需要和妻子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庭仪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并坚持要求他的父母尊重他们。
把配偶放在第一位并建立这种团结意识是婚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男人如果能坚持自己的立场,妥善处理好婆媳矛盾,那么他的婚姻将更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