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
不知道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喜欢说“我有一个朋友……”,给人的感觉就是他朋友遍天下的牛逼哄哄的样子。我遇到过一个,印象特别深刻。
我还在学校的时候,因为缺钱到处找兼职,有一天在网上看到学校的BBS上有人转发的一条招聘兼职的启事,是招一个助理,主要是做文字工作。我按照招聘启事上留的电话打过去,约定了面试时间和地点。面试时候一个自称“王总”的人接待了我,对我非常满意,然后他说他们现在在创业,他们的业务主要是青奥会的开发,而我的工作主要是写调研报告。当然最后谈了待遇,不算高,但我还能接受。
当时新加坡青奥会刚刚结束,南京青奥会是第二届,虽然是青奥会,但作为奥组委推出的一项综合赛事,级别也是挺高的,这样的赛会商业开发一般都是有政府背景的,我就问王总,他们是不是有着政府背景的公司,他跟我说没有,但他有一个朋友是南京市市长秘书,可以促成他跟政府之间的合作。我顿时觉得他深不可测。
一个月后,我如约提交了调研报告,他说事情进展的不顺利,但他已经决定从另外的角度来跟政府谈合作了,那就是公益。并且跟我解释了,他在北京有个朋友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可以通过中华慈善总会促成这样的合作,大家一起对青奥会进行商业开发,如果这项合作能达成的话,合作金额会非常大,钱景非常好。
又过了一个月,我完成了他交给我的另一项工作,是一个会议的企划案。他跟我说项目进展还是不是太顺利,政府对这种合作有一定的顾虑,他决定退而求其次,给这次的青奥会商业开发做配套,他有一个朋友是做布展的,他们可以一起承包这次青奥会的展览。这个时候我已经觉得他有点不靠谱了,虽然他有很多可以帮忙的“朋友”。
再后来,跟我想象中的一样,他一次次的改变方向,每一个方向都有一个“朋友”,但事情都没有办成。2014年青奥会准时开幕了,赛事的商业开发当然没有他什么事儿,他却还一直活在“我有一个朋友”的幻象中。
朋友的“本质”是利益交换?
这之后我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实习,经常能接触到这家公司的董事长。有一段时间他知道我在写毕业论文,论文是关于“社会网络”和企业的关系的,他非常感兴趣,时不时地会问我论文写作的进度和“研究”结论。我不知道他从我的“研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我确信我从他那里学到的东西真的是受益匪浅。是关于朋友的。因为朋友是“关系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一次聊天我问他交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他很直接地回答我,有两点,一是这个人是有能力的,现在或者将来是可以用得上的,另外一点是这个人是跟自己志趣相投的,是可以一起玩的。很显然,关于这个问题,他是思考过的,我之前倒从来没有考虑过这这个问题,因为只有“朋友”很多,才会考虑选择的标准,我当然没有,而想跟他“交朋友”的很多。说实话,我以为他会跟我说一些“有朋自远来不亦说乎”或者“朋友多了路好走”之类的套话,没想到会说的那么直接。他的这些话让我瞬间想到了之前遇到过的“王总”,也让我瞬间理解了“王总”的赛事开发为什么没有做成。
他跟我说,你以后也要这样交朋友,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跟谁都一样的交往。这一点我是认同的。
但这个观点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有很多个可以交的朋友供你选择。他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自然会有很多人想跟他交朋友,为什么?因为他有“资源”,攀上这样的朋友,“现在或者将来是用得上的”。陈志武在他的《金融的解释》中提到过类似的观点,朋友是一种可资利用的资源,朋友之间是一种资源互换的关系。我确信,大多数人是没有很多可以交的朋友可供选择的,这是一个让人悲观的现实。他还说,现在的人的朋友越来越少了,这是因为现在的人不像以前那么需要帮助了,随着时代的进步,个人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
网上经常可以看到对于朋友的两种观点的文章,一种是要积极拓展自己的人脉(特别是成功学的书),另一种是提醒大家醒醒吧,人脉没有那么重要。鼓励大家拓展人脉的文章说,人脉就是资源,“朋友多了路好走”,我想说的是,你在把别人当作人脉的同时,要看人家把你当作什么,如果当作朋友的话,可能会是资源,否则那就是“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了,就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个王总,总以为跟别人说上几句话就是“朋友”了。而且,朋友是需要交往来联络感情的,进一步讲,人脉维护是需要成本的,仿照经济学的做法,这是要考虑“投入产出比”的,这里应该有一个临界点,临界点以内,朋友越多越好,临界点以外,朋友越多,带来的收益越少,甚至是负担了。
第二种观点比较清醒,直接给出了结论,提高自己的能力才是王道,你有能力成为别人的资源,才会交到更多的朋友,这一点我是同意的。因为,如果说朋友之间是一种资源交换关系的话,你越有能力,本身的资源就越多,就能交换到更多的资源,所以有一种说法,一个人的价值就取决于他的朋友财富的总和。但也不要太乐观,“朋友之间是一种资源交换关系”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关系不是一种契约关系,没有严格的约束,既然都是利益关系,在给你提供资源已经不能带来回报或者给你提供资源成本太高的话,即使你之前给我提供过“帮助”,我忘恩负义又能怎样呢?最多是道德谴责一下,仅此而已。
有感情的才叫朋友
我一直觉得“朋友”是现在被用得最滥的词之一,很多人把“朋友”的门槛定义得太低了,这其中的原因倒是很明显。
但有感情的才叫朋友,没有感情只有利益的或许只可以叫“人脉”。《说文解字》上说“同志曰友 ”,清代段玉裁『友說文解字注』:“同志爲友。周禮注曰。同師曰朋。同志曰友。从二又相交。二又,二人也。善兄弟曰友。亦取二人而如左右手也。”用“利益”可以解释很多人交友的动机,但根据《说文解字》的定义,这样动机交到的很显然不是“友”,当然不排除有些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网上流行过一个段子:“死党就是: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爬过墙,一起开过裆;一起喝过酒,一起嫖过娼;一起坐过牢,一起分过赃“。话糙理不糙。如果作为朋友还能有过共同的经历的话,很多在一起经历风雨的人,感情已经超越友情,可能彼此之间已经变为亲情了吧,这个时候,朋友也变为“死党”了。
也许在工作中会需要很多“朋友”业务才能开展,但生活中更需要几个真正的朋友,即使不像“死党”那样浓烈,哪怕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也好,清闲的时候能够喝喝茶、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