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轻禅
谷崎润一郎写伦理,魅力在于让人欲罢不能。早期读《痴人之爱》,被他故事的反转折所折服,如今读他的《梦之浮桥》,再一次沉溺于他所描绘的美景中,也掉进了他讲述的故事里。
《梦之浮桥》作为谷崎润一郎晚期作品,于故事之中足以窥探他对生活的态度。这部小说由两个短篇组成,分别是《刈芦》、《梦之浮桥》,《刈芦》借由陌生人的口吻讲述了陌生人的父亲与阿静、阿游之间的三角关系;《梦之浮桥》讲述了“我”、父亲、母亲之间的感情纠葛。每一个故事无不充斥着乱伦的气息,却并不让人觉得怪异,究其原因,大抵是由于人物的真实,感情的真挚。无论是陌生人的父亲与阿游之间相互爱慕又不能言说的爱情,还是《梦之浮桥》一文中“我”与母亲莫名其妙的举动,皆因一个“爱”字。
只因这一个“爱”字,主人公便可做出别人所不能理解之事。结合谷崎润一郎个人的情感,再去看《刈芦》,如何都觉得这似乎写他自己的故事。故事中,阿浮曾是艺伎,现实中谷崎润一郎一直想找一个艺伎做妻子,可因家庭理念最终放弃,后来娶了艺伎的妹妹,这跟故事中的人物设定相吻合。虽不能结合,他们还是相爱着,哪怕是可以多见对方几眼,才将阿静拉入了他们的感情之中。阿静也是个心中有爱之人,因发觉姐姐对男子的爱慕,选择牺牲自己的婚姻,只为让姐姐能够开心。可当残酷的现实撕破了每个人的面具,让真相呈现,爱情似是终究抵不过现实。男子终于与阿静结合,阿游也嫁作他人。
《梦之浮桥》被认为是谷崎润一郎倾尽心血的力作。故事开篇引用《源氏物语》这样一句:“五十四帖后,鹃啼五位庵。有渡不得渡,梦中的浮桥。”似是隐喻整个故事如梦中的浮桥一般,当一切凋落殆尽,一切好似是梦,不再真实。可故事较为让人迷惑人的地方在于故事结尾处,“我”谈及这个故事的写作,声称死之前不会发表,死后若有幸可能发表,这是不是《梦之浮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究竟有多少真实性不得而知。可从谷崎润一郎的创作经历、情感经历而言,故事中定有其真实性。抛开这个问题,只看故事本身,作者将“我”、母亲、父亲的心思隐晦的表现出,一切的情感皆在不言中。
一直认为,人的成长经历可能影响人一辈子,谷崎润一郎似乎就是这样。他的经历致使他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读他的作品,时而能感受到一种压抑感,但又能莫名的被感动。他描绘的故事唯美,唯美之中又渗透出一股淡然的哀伤。如果用日本美学来阐释他的文字,那就是“物哀”,于优雅之中感叹生命无常,感叹无能为力。若是从现实角度分析,乱伦本身就不被大众所接受,故事的结局想不悲都很难。可这正是这种悲,成就了谷崎润一郎,不知这究竟是他的幸还是不幸。
若是读过谷崎润一郎其他作品,这部晚年之作《梦之浮桥》,必会爱到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