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再接着回来讲讲冒顿单于灭东胡是咋回事。
鲜卑是后来户口上的名字,之前叫什么,其实谁也不知道。事实上,东胡也不是自称东胡,而是跟匈奴有关。匈奴自称为胡,东胡因为在它东边,所以就借着匈奴称为东胡。这与住在西门的就叫西门庆,住在东城边叫东郭先生是一个道理。总的来说鲜卑在早期一直就是个历史配角。
鲜卑人的祖先东胡之所以在历史上有点名气,全都是拜匈奴所赐,真正的是成全别人,恶心自己。
秦朝的时候,蒙古草原上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叫冒顿(mò dú),他是当时匈奴领袖头曼单于的长子,头曼单于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匈奴第一代单于。
冒顿(mò dú) 长大后被立为匈奴太子,成了匈奴单于的继承人,但是头曼并不十分喜欢他。头曼单于偏宠后娶的阏氏(yān zhī ),爱屋及乌,慢慢就有了有废冒顿而另立后娶阏氏之子之意。这爷俩矛盾越来越深,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冒顿这小子野心很大,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惜一切代价。
匈奴头曼单于为了达到废冒顿而另立后娶阏氏之子的目的,想到了一个在他看来绝妙的办法,那就是借月氏人之手除去他,派冒顿作为匈奴使节出使月氏国。出使月氏怎么能达到头曼单于除掉冒顿的目的呢?原来,匈奴和月氏的关系一向不是很好,时有冲突发生,为了双方能和平相处,于是约定互相派出使节,一般都是各自的太子作为人质,从而实现“井水不犯河水,你若不守规矩,我就杀了你的接班人”。
头曼要的就是月氏替自己除掉冒顿,好另立接班人。于是,冒顿前脚刚到月氏国,头曼单于就悍然出兵攻打月氏国。为了另立接班人,可见头曼单于下了多大的决心,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下得去如此狠手。
得到匈奴攻打月氏的消息,冒顿明白了他老爸的意图,痛心到了极点。危急关头,冒顿迅速偷了一匹马连夜逃回了匈奴,捡回了一条命。
眼看这个儿子竟然如此命大,这样都死不了,头曼单于的杀心也不是那么重了,相反,还从心里对这个机智过人的儿子颇有几分欣赏。于是,头曼单于封冒顿为万户长也就是万骑将军,并拨出10000名骑兵供他调遣。头曼单于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10000名骑兵,最终将会要了自己的老命。
头曼单于对冒顿另眼相看了,并不代表冒顿也对他老爸既往不咎了,相反,从他得知父亲想假月氏之手杀掉自己的那一刻起,他对自己的父亲就只剩下仇恨了,而且是不共戴天的仇恨。
得到10000名骑兵的冒顿并没有马上对他老爸动手,因为他知道此时时机还不成熟,这支骑兵队伍并不绝对听命于自己,也就是还没真正成为自己的嫡系部队。而身为单于的老爸手上的兵力何止10倍于自己,此时动手无异于自寻死路,为了让这支骑兵队伍完全忠于自己,冒顿决定用自己的方法来调教他们。
冒顿绞尽心思发明了一种响箭,这是一种特殊的箭,名字叫“鸣镝”,也就是射出去之后会发出鸣响的箭。接着,他对手下骑兵们下达了这样的命令: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也就是我朝哪儿射你们就朝哪儿射,射不对的砍了。
几天之后,冒顿召集骑兵们外出打猎,实际上是第一次对骑兵们进行调教。看准一头野猪,冒顿拉弓放箭,射出了鸣镝。有的骑兵把冒顿几天前的命令忘记了,呆呆地坐在马上没有任何反应,冒顿当即下令把这些没有射箭的骑兵统统杀掉。
过了几天,冒顿又把骑兵们召集了起来,进行第二次调教,这次不是打猎,冒顿把鸣镝射向了自己心爱的座骑。机灵的骑兵眼疾手快,跟着冒顿就拉弓放箭。
更机灵的骑兵想,射杀了冒顿心爱的马,如果他追究起来,那不就惨了?就在他们这么想的时候,冒顿的马刀也就架在了他们脖子上了。
又过了几天,骑兵们再一次被集合起来,他们不知道,这是冒顿对他们的一次残酷的调教,是对他们人性的挑战——冒顿把鸣镝对准了自己最宠爱的妻子。
经过前两次的教训,很多人学乖了,紧跟着冒顿把箭射向了这个可怜的的女人。
当然,也还是有一些骑兵知道野猪和马毕竟都是动物,而现在面对的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且是冒顿最心爱的女人,于是,他们迟疑了,于是,他们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经过了这一次最残酷的调教,剩下的骑兵都惟冒顿命是从了。但是,以上的目标都不是冒顿的最终目标,他的最终目标是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
为了解决自己的最终目标,实现自己的最终目的,冒顿又一次把鸣镝射向了头曼单于的座骑。
对骑兵们来说,如果说这只是一匹马,那是不对的。在他们眼里,这是一匹好马,而且是直接领导冒顿的最高领导头曼的好马!直接领导的东西,直接领导自然可以作出处理决定,但是最高领导的东西,直接领导就不一定有权力作出处理决定了。
射,最高领导那关过不去;不射,直接领导这关过不去。
射?还是不射?这真是个艰难的决择!
冒顿已经射出了第一箭,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同时结合前三次经历,大多数骑兵还是把箭射到了头曼单于的座骑,少数人还是在迟疑的时候一如既往地做了冒顿的刀下鬼。
经过这四次的调教,冒顿得出了一个正确的结论——剩下的骑兵已经完全听命于自己了。于是,他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抬起了手中的鸣镝,把目标指向了自己的最终目标——他老爸——头曼单于。
公元前203年,趁头曼单于外出打猎的时候,冒顿带着手下骑兵随行,这正是解决最终目标的最佳时机!冒顿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射出了鸣镝,目标——头曼单于。
经过那么多次的调教,骑兵们都学得聪明了,全部把手中的箭射向了最高领导,转眼间,头曼单于就被射成了刺猬。
头曼单于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死在了自己的儿子手中,而且杀自己的“刀”这10000名骑兵还是自己亲自送给他的。
杀了头曼单于,冒顿当即把差点让自己丢了性命的罪魁祸首——阏氏和阏氏之子也一起杀掉了。
手中的鸣镝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这是一支死亡之箭,冒顿将它折断在地上。
做完这一切之后,冒顿迅速发动政变,夺取了匈奴的最高权力,自立为新一任匈奴单于,是为冒顿单于。
当时匈奴还不是很强大,还处于上升时期。可是,在它东边的东胡势力是很强大的。
就因为东胡当时很厉害,看到匈奴内部不稳,自然就想着浑水摸鱼,赚点外快。
第一次,东胡制定了一个小目标,这个目标相当于王健林的1个亿,就是要匈奴献上头曼单于曾坐过的千里马。在视马如命的匈奴人眼里,这是一个相当无理的要求,理所当然地受到冒顿属下的集体反对,但是冒顿给了。
第二次,他们想要大点的,把冒顿的阏氏搞过来,匈奴人又不答应,但是冒顿也给了。阏氏就是单于的正妻,相当于皇后。
可悲的是东胡就这样开始肆无忌惮,竟然向匈奴提出了领土要求,让他们割让交界处的大片空地。冒顿手下一看,这是块废地,前面宝马和女人都给了,这也不算什么。但是冒顿很生气的说:“地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怎么能给他们呢?”于是,他杀掉了主张弃地的大臣,出兵来攻打东胡,轻敌的下场自然是不好看的。于是,在战败后,东胡其中的一支就跑到辽东塞外的鲜卑山,族名也就改为鲜卑。还有一支跑到乌桓山,所以叫乌桓了。
传说中的鲜卑山就是现在大兴安岭北段,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境内。那里自古就有人类居住,在鲜卑山的嘎仙洞内有鲜卑的祖庙石室,有一些陶器、石器等等,主要与打猎有关。鲜卑人的成分从一开始就比较复杂。整个鲜卑族主要分为北部鲜卑,也称拓跋鲜卑、东部鲜卑,主要是慕容部、段部、宇文部。另外还有西部鲜卑,主要是慕容部的一支西迁至青海演变而成,因其首领叫慕容吐谷(yú)浑,因此族名就改为吐谷浑。这些部族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可圈可点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