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读者》:在森林里开辟一条通向水源的小路。
《好好说话》:说话跟写作文一样,没有固定模板,但是需要反复衡量揣摩,这样才能精准传达自己的意思,让人能听懂,也能接受。这是李笑来的遗憾,在本书推荐的序文中他举出的例子是以自己说话招人讨厌的需求点,以同事的嬉笑间完成沟通为目标点,在一次闲谈中认识到这一问题,获知到别人的方式,并且迅速领悟到问题所在:自己明明非常清楚这一方法的价值,而且还曾在其他领域多场合反复强调,反而自己是没有认识到,这种能力是可以迁移的。
《管理课》专栏中,宁向东老师讲到,学通一门课,认知能力自然升级,没必要焦虑。
三句话,讲的时候都有各自的语境,都是针对各自语境下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只所以汇集在一起,是因为我觉得这三句话通向了一个词:迁移。一个浅薄的人,一个无知的人,一个突然之间意识到自己一无所有,一无所知的人,一个可能原先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自己有能力有动力有意愿去改变的人,忽然到了一个特殊的境界,睁眼看世界。
我们说这是好事,但是这其中的惶恐,不安,焦虑,欲逃不得,欲战不能,时刻想要回到安全屋。但这是一条回不去的单行道,而且也不会有人真的愿意回去。就像当年的原始人,从树上下来直立走进草原之后,虽然进化为人类带来各种特殊问题,比如腰颈肩椎各种突出,骨质疏松,褪去毛发等。但相比与虎豹豺狼竞争,相比与羚羊斑马赛跑,人们更愿意在巨大的生存竞争压力下, 沿着进化一路狂奔。
简单路径,有可能简单到让人以为这是一条错误的路径。当你要怀疑的时候,尽管去怀疑,当你想要回头的时候,尽管去对比。从时间长河中的一个断点来看,任何一个方向都是无所谓的,只有当我们把这自己的一生组合起来,把自己每一次面对问题的选择记录下来,才有可能发现哪些是对,哪些是错。
一次只想清楚一个问题,也算可以了。文字借用的内容很好,但是并不像我以为的那么重要,这些文字背后的有趣的想法,有用的工具或方法,我们早已在很多地方见过,不过每一次看到时,都还像第一次见到那样让人怦然心动。这不是说,这些书我们不再有必要去看了,这不是应该保有的态度。我是说,与之相反,我们可以为了扩大阅读量读的非常快,也可以拿起一本好书反复去读,读的非常慢。方法与技术不再重要,理解能力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对此保有怎样的认识。
在丰年因饥饿而死是可耻的;听到记得了一个方法而不会举一反三不会去应用是可耻的;在知识的密林中找到一条自己的道路之前,无目的的追寻广度,只是流于胡乱的阅读,有目的的阅读,往往流于狭窄的阅读。在知识的密林里,每一本书都是一片树叶,我们知道那是什么,也知道去哪里寻找的树叶是极其有限的,在寻找到一条路之前,我们永远都只是碰运气。
寻找自己的兴趣,构建自己的知识核心,懂得知识的迁移力量。
精深而博大。
往前跨一步,进入新层次;往旁跨一步,进入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