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是要和大家分享的。
如果说生活里有一样东西能让我热烈喜欢、可望而可即的话,我想那应该就是书了,如果有一件事情能让我恒久坚持、永远着迷的话,毫无疑问也就是读书了。书是顶好的东西。书是我的朋友,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喜欢读书远远不止于此,书可以使我跨越时空、地域的限制,不必长途跋涉,就可以认识形形色色的人,体会各种滋味的生活,并且在那些悲欢离合的故事里快乐自己的快乐、悲伤自己的悲伤,感同身受、畅快淋漓。
认识“李娟”这个作家,是因为带学生做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高考真题练习时,有一篇关于她的文章《我们的裁缝店》,一下子吸引了我,李娟对阿勒泰的生活片段、日常琐碎描写的惟妙惟肖,对踏实劳作的坦然处之也让人从心里佩服,既生活化又富有人情味。我没去过阿勒泰,感觉它遥远的像是天边,对它陌生而好奇。出于对这篇文章的喜欢,出于对异域生活的兴趣,我在网上了解了“李娟”其人,也网购了她的《阿勒泰的角落》这本书,咀之嚼之,品之思之。《我们的裁缝店》是这本书中的其中一篇散文,高考真题也只是这篇散文的一部分节选,李娟和妈妈在阿勒泰的喀吾图小镇经营一个裁缝店和一间杂货铺,她们是那里唯一的汉民,遥远的阿勒泰边陲小镇,追水草而居的哈萨克游牧民族,以及山谷、河流、草场、买卖、醉鬼和“财迷心窍”的哈族小孩等等,还有作者随牧民而不断迁徙的生活,都留在我的记忆深处。那里的生活无疑是落后的,那里的人也是蒙昧的,环境静籁、人也孤独,生和死都是那么平静,而李娟的生活却真实和踏实。越是生活的,越是永恒的!李娟和阿勒泰的关系,未免让人想到萧红和呼兰河的关系,更让我想到三毛和撒哈拉沙漠的关系,她们都是在大地上和风雨中跋涉的人,她们都是灵魂美丽、性格坚韧的奇女子,她们都能够在贫苦的生活中孕育出美丽的花朵。异域风情让人心向往之。
最近,我又迷上了严歌苓,废寝忘食、如痴如醉。恕我孤陋寡闻,我真正开始读严歌苓是在看了《芳华》这部电影之后,朋友圈铺天盖地的关于严歌苓的文章,我才惊觉我和她“很熟”。电影的成功离不开编剧的成功,好的编剧离不开好的题材,好的题材来自于好的原著作品,《芳华》引起的轰动,一下子让严歌苓来到了我的生活,至少我曾经有看过她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小姨多鹤》和电影《少女小渔》、《金陵十三钗》,看过电影不过瘾就看原著,看过原著不过瘾就看电影,总之要好好认识严歌苓和她的作品。我几乎看完了她所有作品,细腻的笔触刻画着细腻的人物和真实的人性,使我今天重新翻看《少女小渔》时竟忍不住泪流满面,她的书里可圈可点的东西太多了,有些情节真实的让人窒息。细数文学史上的女性作家,能从女性视觉出发,把人性刻画的如此细腻逼真的作家,当属张爱玲。严歌苓也是和张爱玲一样的天才型作家,她们的文字都不事雕琢、浑然天成,只不过,张爱玲笔下的女子都是带着点“小心机”在痛苦中挣扎的“没落淑女”,而严歌苓笔下的女性都是身陷囹圄而善良温和的女子,小渔、扶桑、何小曼,日本女子多鹤,抑或是风尘女子玉墨……无一例外,尽管身份卑微地位低贱,但她们灵魂上始终有一种超脱的释然的无所谓的对人人都怜悯的高尚,是潜藏在“小人物”里的伟大女性形象。知人论世,这可能与她们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书是海洋,潜藏着无穷的宝藏。捧一掬阳光,品一杯香茗,徜徉在书的悲欢离合的世界里,品味平凡或伟大的生活,或者在屋檐滴雨的晚上,让文字在指尖跳跃,从眼前、从思想之外静静流淌,心得以平静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