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威世界中,死侍与其他角色有何不同?撇开个人性格特质等等不谈,只有这一角色意识到自己是被创作出来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他为什么能知道这一点?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从原作本身来看,似乎并没有交代。原作设定可以不需要理由,但我们不妨作一点小小的思考。
1
人具有社会属性,一个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必然受到环境影响。包括每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以及如何形成这样的性格等等,都是由此而来。
基于此,无论是日常看似没有什么思考的说话和各种行为,还是经过思考后作出的深思熟虑的选择,都有一定的必然性或者说规律性在里面,是能够让人探寻到源头和缘由的。这也就是说,一个人无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总体上看,都是一个自然而然或者顺势而为的过程。
以此为前提,如果有人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说出口的和他真正要说的话不一样,他所做的和他真正要做的事不一样,那么他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他受到了外部的操纵和制约。
这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和可以感受到的来自本世界、来自周边的操纵和制约,因为这样的操纵与制约,本身就在每个人说话做事中得到体现,也许个人内心会感受到别扭和不愤,但并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怪事。
这里的操纵与制约,是自己没有直接接触、也无法直接感受却又能够从奇怪现象中意识到的。这就可以说明一件事:他是被创作出来的角色,他的行为不受自己支配(包括受环境影响),而是掌握在更高层面的人——也就是文艺作品作者手中。
据此,结合漫威作品来看,我们可以认为,死侍之所以能意识到自己生活在漫画、电影等世界中,这纯粹是作者故意设定的结果,是有意为之,为服务作品需要而产生,因为从角色本身来看,没有产生这种认知的逻辑源头。
2
显而易见的,死侍这样的角色属于极端个例。在小说、电影、漫画等等各种文艺创作中,极少有设定角色知道自己是被创作出来的。
实际上,在进行文艺创作的时候,如果涉及人物刻画,除非故意为之,否则应当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不能让角色意识到自己是被创作出来的。角色本身能够意识到奇怪,主要源于作者的创作出了问题。
这里试举几个反例。不谈具体作品,只谈几个常见的问题。
有的刻画人物性格不鲜明,同一部作品中的很多角色说话做事都是差不多的风格,特别是在语言上,连口头禅和常用语气词等等都一样。这不是角色在说话,而是作者在说话,刻画出来的就不是符合作品需要的角色,而只是让人看到了作者的日常语言习惯。
有的刻画人物过于粗糙,设定一个角色有怎样怎样的特质和能力,却不考虑是否符合角色实际,也没有足够的细节作为支撑。这类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作者阅历不够,没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却硬要往上凑。这刻画出来的也不是符合作品需要的角色,而只是作者将自己的渴望借由角色来实现心理满足。
有的刻画人物转变突兀,无论是性格还是能力,要么不是顺着情节而自然发生的改变,要么就是为了情节而刻意作出的改变,跳跃性太大,不够连贯。这刻画出来的也不是符合作品需要的角色,而只是作者随心所欲,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缺乏整体把控。
3
一部好的文艺作品,特别是讲故事的作品,刻画人物必须要有真实感。
故事可以虚构,但人物的一言一行,应当符合一般的经验认知,并且在故事内逻辑自洽。只有这样,读者或观众才不会那么容易出戏。因为我们看小说、看电影、看漫画等等,都是把角色放在他所处的世界去认识。但除了可能违背我们这个世界物理学定律等等之外,在人情世故上,通常还是会以我们的经验认知去衡量和判断。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部文艺作品所刻画出来的人物,他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应当是他本身的性格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当符合情节走向和场景设置等等。
一旦与此相违背,符合逻辑的结果就是,角色本身将认识到他只是被人创作出来的,而不是真实生活着。与此同时,由于人物刻画不够真实可信,读者或观众也将无法顺利代入,阅读或观看的体验就会变得不那么顺畅。这是文艺创作应当极力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