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我们的大学设置,本科就是要开始偏学术了,研究生就更学术了。但,现实的是,我们并没有这么多学术搞,本科和研究生,也不过是大号的职业技术学校。问题是,搞学术的,有很大的比例,反而不太吃香,不好找到好工作,反而是那些实践性比较强的好找工作,挣的钱又多。
为什么现在学生那么不容易找工作呢?
第一个原因,主要是人太多了,竞争太激烈;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国家处在世界产业链的低端,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培养模式出了问题,其实并不太需要这么多学术型的人才。
所以,就市场供求矛盾来看,教育应该偏重技术类,而不是学术类,但现在的情况是,很多本科生以上的学生有了优越感,他并不觉得自己的教育质量是比较差的,也没有认识到社会能提供的位置是多么的稀缺。
而且,他们自己的观念也是有些问题,比如他们的学习生活是不和社会接触,甚至是有很多专业是脱离社会需求的,而且,他们也有很大一部分不太愿意多实习,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多到社会上实践一下,要知道,我们的社会现状是,还是需要大量的技术专业工人。在校期间没有实践经验,你找工作时,竞争力就不如人家。
比如,德国的定位就比较准,他的专科要上五年,反而要比本科生吃香,毕业进工厂工资水平也不错。这可能是错位发展造成的,目前,中国教育质量不高的现状。有人称是,眼高手低,其实是我们的教育制度长期固化,再加上环境变了没有跟上节奏,所造成的后果。当然,也有学生对自己对社会的需求没有清醒的认识,也有关系。
至于学术自由问题,这个就更大了,是制度环境造成的,首先,应该去掉党委负责制,把学校当成企业来经营,不需要有行政职级。行政职级,这是官员制度,学校校长,要去行政化,这样才真正的有学术自由。但目前,难。现在大学的校长,尤其是好的大学,级别是很高的,有的,都顶上市长一级干部了。
当然,坚持做学术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在我们的体制内,至少要读研才算进入学术领域,体制内,提供的职位也有限,当然了,对于一些优等生来说,这不是问题。
但,僧多粥少的问题,尤其是偏学术的,也难进啊。人多,进不去。结构本身就出现了问题,不过,现在国家也有点意识到了,有了应用型本科的说法。就是在一些不是那么有名气的大学里,让本科生学技术做应用方面的,这其实是好事。
我们的一些教育制度,其实也是没办法,人数基数太大了,比如应试思想,高考制度,还是一刀切,这确实是会泯灭人的个性的。竞争,比赛式的学习方式,除了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和应试方法,和人文培养差距还较大。
这个就更复杂了,有一些中国学生去了国外,只会学习,不会玩,被人家瞧不起,虽然,总是拿什么第一,前几名奖学金。这个可能和专业还是有很大关系的,比如,硅谷,我个人感觉,中国学生并不是很受欢迎,很多都是学霸,但领导力不太行,人家统计了,印度的学生,反而容易当领导。当然可能也有语言环境问题,中国的当领导的不多。干活的,还不错。
现在的阶层差距大,很多名校的小孩越来越集中在资源优势的家庭背景中了,这些家庭的小孩教育上的影响主要来自家庭。有一小部分人也看到了这种情况,再加上他的经济条件好,有的上了西校,或私立学校了。
我个人感觉,他们的竞争力,要比体制内的学校教育,更高一些,这是因为他们的教材确实比较先进一些,比如他们学校从小就是西式的,演讲口才,什么辩论,什么圆桌会议,大量的讨论问题,这从小的都开始训练了。我们这一辩论,还脸红脖子粗,甚至是别人说的一句话,有些人还生气几天,这个差距就大了。
当然了,这个更复杂了,没办法,有钱人有他的活法,穷人有穷人的搞法吧。
我们的大学教育,之所以有人说以前的教育质量高,现在的好像不是那么高了,这其实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
一个重要原因,原来真的是精英教育,现在大学是普及教育了,我个人感觉有可能教育质量现在肯定比那时还高,但僧多粥少的现实,导致了社会上对大学生有偏见,主要是人太多了,没有这么多职位可以提供。就像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没有上大学的是绝大多数,有多大比例呢,你可能想不到,恐怕这并不是的遗憾不遗憾的问题,而是,当年,录取太严格了。
当时的教育,有点精英教育的味道,而且能上高中,本身都不弱,当年,初中毕业生上中专,已经刷下了一大批了,所以能上高中,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呢,一个高中班又有多少人能上大学呢,比如我们班里,近一百个人,就考上了几个人,不管专科或本科,其余学生怎么办?
当时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高考下来,都是痛哭几天的,没办法,国家就录取这么多,指标就这么多,这几个再烂,也是优中选优的结果,你可以抱怨国家的政策,为什么没有提供这么多机会,但现实的情况就是这样。
其余人怎么办呢,大不了再复习一年,但复习也不见得能考上的,因为下一届的人,也有强人啊,所以大部分人复习了一两年,也就放弃了,不放弃,难道一直复习吗?
还有,我们当年,也有的人很极端,有抗战八年的说法,就是连续上了八年高三,还是没考上,平时,都当老师了。 这确实是很难,没办法,就有点范进中举的感觉了。
而且,抗战数年的人,最终也没考上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事件。当然,现在好像也有这样的现象,但不是上大学的问题,而是上好大学的问题,就是高中生连续复习数年,要考好大学,这类新闻也屡见报端,只是没有当年多了。
所以,如果你不结合时代来看,这会给人一种感觉,觉得当年的毕业生很厉害,尤其是和现在相比,得出了现在的毕业生不够好的结论,我个人认为,恰恰相反,现在的毕业生素质要比当年好,比如考英语六级,我们班就考过了三个,我又是其中一位,因为都考不过。
现在好像好点的大学,一个班里,通过的就多了一些吧。但时代不同了,就因为上大学的人多了,国家提供的社会职位太少,再加上老的大学生占着位子了,这也不是说一时半分就能解决的,从而导致竞争剧烈,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每年的形势都是很严重。
当然了,我说这么多,只是想说,这是有历史原因造成的。以后是全民大学生,因此,有些大学甚至连大学生就招不满了,包括很多偏远的高中学校,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大学上的,只是他想上好的,结果就复习了,如果复习还上不了更好的,那他也没办法,肯定还会上其它大学的。
现在农村也有点富裕了,只要你想上,家里大不了打点工多点辛苦赚点钱,供你而已,当然,有极少数,比较极端的做法,就是初中毕业就不上了,打工去了,这是极少数。
这种时代背景,就把大学教育硬生生的搞成了平民教育,从总体上看,似乎还是有利于国家整体的长远发展的,反正,满足了人人上大学的需求,又促进了中国教育市场的消费,还拉升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这显然是好事啊。当然了,对于个人可能遗憾的是,好像名校还是不那么好上,不管怎么说,都让你上大学了,只是好坏而已。
换句话说,以后所有的中国高中生,都会是大学生了,除非他不想上。
时代毕竟变了,但中国人的大学生情结,并没有变化多少,尤其是要考上好大学的大学生情结。但,现实,也是如此,能考上好的大学,毕竟是少数人。
以前是精英教育,现在是大众普及教育,新一代的大学生的平民化,再加上好工作好位置有限,造成了竞争激烈化。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初次工作很难,有的要过一两年,才找到工作,而且,随着大学生人数的越来越多,升职和竞争环境也不如以前了,因此,生活和工作,这种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