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抒胸臆地讲,如果卫鞅不死,秦国不但不会提前统一六国,甚至还会更晚!因为商鞅变法的直接服务对象是秦王室,最大的受益者是也秦王室,当商鞅没有了王室的支持,或者王室无力再支持他,他必然要死!而如果王室无力支持他却执意而为,其后果将是秦国更晚完成统一大业,甚至被他国所灭!
商鞅为什么变法?其初衷是什么?想必各位都没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因为历史书讲得很明白,为了秦国强大!但是各位不要被未成年时读的教科书带偏了节奏,教科书只说明了商鞅变法的结果,秦国强大是其结果,而非原因。
那么商鞅变法的原因,或者直说商鞅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教科书上没有留课外作业,但也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上学时我们都是成未年,不热衷、不提倡或者没时间思考人性方面,但是现在回过头再说秦国变法这个问题,倒是应该思考一下。
商鞅的个人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秦国强大?他是卫国人,甚至是卫国王室后裔,为什么非要帮秦国!是为了重用他的秦孝公?可秦孝公重用他是在他提出变法建议之后,而非之前相知!如此,只能是为了自己了!没错,商鞅是为了他自己!说得好听一点,是为了受到重用;说的现实一点,是为了权力和财富!如同春秋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范睢等众多谋士一样,都是为了权力和财富。
还记得商鞅见秦王的场景吗?《史记》上说,商鞅先后和秦孝公见了三次,而且都是走后门找的关系,这个关系户就是景监(一个叫景的太监),而且直到第三次才算让秦王接受商鞅。
第一次失败,商鞅的说辞是:我对他说“三皇五帝”的感化之道,秦公不感兴趣;第二次,鞅曰:我用夏、商、周的为王之道和秦公谈,他还是不感兴趣,请再帮我见秦公一次;第三次,鞅曰:我用春秋称霸的方法和秦公谈,秦公特别感兴趣,我知道秦公需要什么了!
然后如此三次以后,两个人才成为知己,连续几天通宵达旦,交谈甚欢!
这说明什么?说明商鞅是在迎合秦孝公,他有一肚子本事,但他不知道秦孝公需要什么,最后的结果也是秦国需要什么,他就输出什么!由此我们便可知道商鞅变法的个人初衷,不是为了秦国,也不是为了什么个人崇高理想,其实就是为了迎合秦国去获得高官厚禄!
为什么大费周章说这个?因为人做事情如果带有非常强的个人目的性,就会起贪念,就会惹嫉妒!你以前是个好人,但人一旦有权有势,就会失人心,变成人人喊打的坏人,这也是商鞅必死的原因。
那商鞅变法又得罪了哪些人呢?
变法内容很多,与商鞅的死最有关系的,就是动了贵族奶酪的哪部分。与其说变法得罪了人,不如说得罪了一些阶级!其中最有实力的就是贵族阶级,当然还有一些地主。“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这一条要实施,就需要把集中的土地私有化,也就是化整为零,把集中在贵族手中的土地,分散到群众中去!这一条可行吗?可行!其中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类似后期汉朝的“推恩令”,一代一代把集中的土地慢慢分散,最后化整为零,但是这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而秦孝公,他是等不了那么长时间的,要不他也不会只对“霸王之道”感兴趣。于是,商鞅就被推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开始强力推行新法!其结果,必然得罪几乎全部的贵族阶级!秦孝公活着,短期内还可以靠个人震慑住。长期如此,贵族怨气越积越多,朝堂不稳,权力高层开始明争暗斗,秦孝公都得让步!从变法开始到秦孝公死,也就十几年的时间,秦孝公保了商鞅十几年,已是不易!
所以,这个变法一定要给贵族阶级一个交代!而商鞅的死,就是一个最好的交代。商鞅不死,秦国就会成为秦王暴力执政的局面。君臣二心,秦王室朝堂就会大乱,秦国就会落后于其他诸侯国,更不用说提前统一!因此,商鞅必死!
总结是说,商鞅变法太激进,它需要一个缓心剂,这个缓心剂可以是放慢变法速度,也可以是减少变法条例,或者有个泄愤的对象,也就是让商鞅死。当和商鞅没什么交情,甚至还被商鞅迫害过的新君秦惠文王继位,选择让商鞅做缓心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商鞅必死!如果商鞅不死,秦国不但不会提前统一六国,甚至会因朝堂内讧而拖后统一的进程,甚至被其他诸侯国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