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存银行赚利息
2007年的时候,HSBC发布了一个新的储蓄帐户,叫HSBC Direct,类似于ING Direct,不接受柜台服务,只能网上操作。因为省去了所有的人工服务,所以利息相对于其他银行就高很多,达到5%。我当时就痴迷于把钱全部存到那里(当然也没什么钱),赚取自认为很高的回报。
第二阶段:买银行的互惠基金
2009年开始,听朋友介绍,说如果不懂如何炒股,觉得风险太高,不想付手续费,那就去银行开个帐户买他们的互惠基金(Mutual Funds)。我觉得不错,适合我这种零投资知识的人。然后就去银行开了教育基金、养老金、和免税帐户,用来买银行自己的互惠基金。对于如何选择基金也没有什么标准,要么听朋友介绍,要么根据年回报率排名,胡乱买了一通。因为尝到了一点甜头(150多加币的回报),后来把大部分的钱都投到了稀有金属类的基金。黄金在2011年达到顶点之后,一路下跌,大部分钱就这么被套住了。
在2016年,因为英国要脱欧,黄金一路上涨,很多人预测年底会涨到2000美金,在当时已经回本而且有所收益的情况下,没有卖掉。现在黄金还是1300都没到,继续亏本中。
最近有一次听《逻辑思维》的节目,讲到了黄金和股票的回报率,吓了一跳。如果在1802年买了一美元的黄金,在今天的购买力是3.12美金;而如果买了一美元的股票,在今天的价值是103万(200多年里,美股的年化回报率是6.7%)。吓出一身冷汗之余,也暗暗庆幸,如果等老了才知道这些,哪有钱养老和付孩子的学费啊!
第三阶段:差点买了垃圾股票
2017年年初,有个亲戚推荐了一支垃圾股票(具体是什么就不说了),据说现在基本已经跌到低谷,很容易翻盘,一旦涨回原来的价格,就是翻好几十倍。当初确实心动,就去银行开了可以买卖股票的帐户。阴差阳错地是,开帐户出了些问题,一直没有开成。期间这个股票一路下跌,等到帐户开好的时候,不到半年时间又跌了差不多98%,太吓人了。
第四阶段:购买成长性公司
2017年中开始,学习李笑来的《通向财富自由之路》,看了好几本投资类的书籍,知道了一些投资的基本知识,开始用真金白银操作。操作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成长性股票。说是选择,其实还是听别人的,不同的是,这次没有听朋友,而是听靠谱的人——李笑来。他推荐了GATAFA,也就是Google、Apple、Tencent、Alibaba、Facebook、Amazon。因为Tenent是港股,不容易购买,我把它替换成了Tesla。
选择这几支股票,除了相信李笑来之外,也确实看好这几家公司。所谓看好,并不是因为他们之前的表现好,而是真正觉得这些公司在改变世界,在改变每一个地球人的生活方式。我知道,除了这几家,还有很多非常有潜力的公司,它们也在改造世界。可问题是,我对他们并不了解,看不懂。有个原则是,你如果看不懂,就不要去接触,这应该就是巴菲特说的“能力圈”。
卖掉不赚钱的,继续持有升值的股票。因为之前买了很多还在亏本中的稀有金属基金,没有太多钱购买GATAFA。要知道,这六支股票单价很贵的,最便宜的Apple是170多美金,最贵的Amazon已经快1200美金了。刚开始的时候,我只舍得把赚钱的基金卖掉来购买美股,舍不得卖亏钱的稀有金属。直到我看到了这句话“卖掉不赚钱的,继续持有升值的股票”,才毫不犹豫地卖。这句话用经济学概念解释就是,“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多简单的道理,没知识太可怕了。
第五阶段:买了就了
在买了股票之后,我就在手机里装入一个APP,实时查看股票价格。这个挺要命的,股票涨,心理就很爽;要是跌了,就很郁闷。每天打开APP无数次,浪费了好多注意力,心情也随着上下波动。
在第一遍学习《通向财富自由之路》的时候,已经知道了买了就能看价格的道理,可就是忍不住。直到最近又重新学习这个专栏,特别是知道了什么是资本的时候,果断把APP删了。投资这种事,功夫应该花在做正确的决定上,而不是购买之后不断看曲线图。既然笃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买了就了。
钱要成为资本的三个要素是:金额、时限、和智慧。金额指的不是绝对数量,而是相对增长率;时限考验的是心态,看你能不能把投入的钱判个死刑;智慧是最重要的,也是永无止境的。
在投资的道路上,有太多的东西要学。现在看当初的第一阶段,觉得自己真的太幼稚了。相信诺干年后,再看现在的自己,一定也是非常幼稚的。这不恰恰说明了我在不断成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