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族与南朝的历史交融:大一统帝国的重生

在比较东西方历史发展时,有一个差异很早就引起了人们注意:在早期统一的大帝国(罗马和汉朝)崩溃后,随之而来的都是蛮族入侵浪潮,但欧洲尽管不断努力,却无法再现“永恒之城”的那种统一局面;而中国则在三四百年后,由隋唐实现华夏重光。那些蛮族的命运也大不相同:日耳曼、盎格鲁-萨克逊这些部族,不仅语言延续至今,并且仍被所在国家视为直系祖先;而入侵中原的“五胡”,无论哪一支,到隋唐时代就已被同化得不见踪影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流行的解释是说中国“人多”,因而异族入主中原,迟早淹没在炎黄子孙的人海中;不过,这又与另一个现象矛盾:同时代的汉人在南方是少数,但却没有被多数人群同化。一如罗新所言:“可以这样想象,先秦至秦汉时代,当中国北方(以中原和华北为中心)的非华夏人群如同零星的孤岛被华夏海洋所包围的时候,在中国南方却呈现相反的局面,即华夏化地区和人口有如孤岛一般点缀在非华夏的海洋中。可是,历史的基本轨迹却是,中国南方的这些华夏孤岛一直在成长和扩张,并最终逆转了孤岛与海洋的关系。”

对此,一个最简单的解释便是文化优越论:因为华夏文化比边裔族群都高,因而他们最终都倾心向化,变成了汉人。这是“征服者为被征服者的文明和文化所征服”的庸俗化版本,可是,即便文化有高低,也不见得就一定是这个结果,游牧民族的突厥人入侵高度文明化的小亚细亚半岛时,人数也极少,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他们建立起了奥斯曼帝国,希腊、罗马的后裔现在都说土耳其语;更何况,接受中原文化也不一定就导向汉化,日本、朝鲜、越南都是明显的例子。那么,问题的关键究竟在哪里呢?

权力的瓶颈

由于文化涵化所造成的社会变迁通常是潜移默化的长期进程,因此所谓“文化带来同化”的说法很难描述清楚其演变机制。更重要的是,在南北朝的历史上,各族汉化的进程与其说是社会自发的,倒不如说是政治精英强力推动的——最为人所知的便是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强制鲜卑贵族全面汉化。正统历史观大多称赞他“顺应历史潮流”,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又为什么能这么做呢?

仅仅注目于孝文帝本人对汉文化的倾慕,甚至从北魏历史脉络中理解,恐怕都是很难找到答案的,这需要将视野进一步拉长。自西晋王朝灭亡,天下大乱,这就像人们头顶上起支撑作用的拱梁突然凭空消失,平民百姓不得不依靠部落、世族等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来自保,原本和平统一的社会上则出现了相互竞争的不同政治体,这是某种“近乎可分解体系”(nearly decomposable systems)。这些社会组织本身就有潜在的稳定性和独立性,如果继续发育壮大,就可能朝着进一步分解的方向发展。中古中国令人惊奇的一点在于:这种分解的势头最终被逆转了,社会再次趋于整合,而这又是由于强大的政治力量推动的。

以往的解释,多认为这是大一统的观念或“民心所向”,但罗马帝国之后,欧洲也不乏这样的因素,却始终未能做到,这其中的原因,恐怕还得归结于不同的社会结构。简言之,在帝国崩溃后的废墟上,一个政治体若想要充分发展,其首领就不得不面临一个两难:他的权力基础来自本部族,但也正是这会限制其壮大。这就是为什么从最初起兵的刘渊到后来的拓跋氏,都无不设法编造系谱,将自身标榜为一个超越本部族的天下共主——也就是说,这些旗号、血统乍看是原生性的,其实却是可资利用的资本。

《王化与山险》

罗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7月

刘渊的策略是既作为匈奴各部首领,又冒称汉朝皇族,这是一种“二元帝国”的策略:以多重身份代表不同力量,犹如后世清帝在汉地是皇帝,对蒙古则是大汗,这即便成功,其实仍未完全整合。这种“胡汉分治”的模式即陈寅恪总结的,主政者“皆兼单于、皇帝于一身,胡与汉、部落与编户为两个不同的系统,二系统分开治理。一般说,胡族系统用于打仗,汉族编户用于耕织。”但更复杂的一面是:这些胡族的武力原本都奠基于松散的部落联盟基础之上,因而当一个首领越像“皇帝”,他就离“单于/可汗”的传统权力特质越远。罗新曾推测,突厥第一汗国的灭亡,就是因为被乌古斯九姓抛弃了;但五十年后,同样是这些部落,又欢迎它复国,不久,却又再次将它抛弃。对突厥汗国而言,“最大的不安全感来自九姓乌古斯”。也就是说,随着主政者迈向权力巅峰,原本是其权力基础的本部联盟却反而可能形成掣肘。

五胡各族,在其兴起之际,其强盛一时大多凭恃武力,但正如陈寅恪曾指出的,“五胡之间,常有奇怪的结果产生,即很强的部落,如果一战而溃,局面便难收拾”,因而盛衰无常,权力极不稳定。这是因为其统治纯赖武力,权力基础又极狭窄,仅源出本部,于是一旦战败,便再难重振。甚至即便成功统治三五十年,原本的精锐师老兵疲,也难长久维持其军事优势。当时各部族可以依靠骑兵对步兵的优势,仅凭数万精锐便建立霸业,但这却不足以对各地实施有效控制。这样,整个社会的“再封建化”就造成了一组难以克服的矛盾:君主要维持武力就需要他不断犒赏作为其权力基础的本部(所谓“尽散仓库以树私恩”),但这反过来会削弱他作为“天下共主”的形象,使他更难赢得本部族之外的天下民心。实际上,正如魏特夫在论述“水利社会”时指出的,当上层权威将国家剩余资源越来越多地分配给自己时,腐败和崩溃就会出现。

罗新在研究前赵、前秦、后秦这三个不同民族建立的政权之后认为,这是因为“客观的社会结构和民族形势”使得一个胡族政权无法超越其统治部族的狭隘性,其“永难改变”的人口劣势最终注定了其衰亡的命运。不仅如此,“十六国时期民族政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某一民族的政权在发展到鼎盛状态以后,本民族的内在凝聚力却呈下降态势”,因为建立政权的统治族群“势必要带动本民族全体成员加速其社会进步,同时也是加速融入北方各族共同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这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民族融合”,而这本身就要“逐步否定民族狭隘性的,也就是要逐步从根本上消解民族的、部族的内在聚合力”,其结果是,随着该部族夺取统治权力,原本建立政权的历史驱动力反而大大弱化、乃至不复存在了。

这恐怕似是而非。“人口劣势”并非不能改变,最典型的反例就是奥斯曼帝国,通过“血税”的方式组建忠于苏丹的禁军,并将征服的拜占庭土地上的原基督徒整合入军事化的奥斯曼社会,最终成功地将他们突厥化了。虽然罗新在《有所不为的反叛者》一书中强烈反对任何决定论,认为本有不同的历史可能与历史道路,但或许是因为他已经知道了结果,在对中古史的书写上,他却也不知不觉地回归某种决定论:“无论北齐统治集团多么不情愿放弃他们的六镇传统,但进入中原之后,接受华夏传统的影响,逐渐改造自己的文化面貌,都成为不可回避的历史方向。”而“民族融合”,在他看来则是“社会进步”的主要体现。

罗新在讨论这段历史时,参照了相当多的族群理论,但主要源于史学和政治学,对人类学、社会学的似乎很少参见。在此,英国人类学家埃德蒙·利奇的名著《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或许可以给予我们启发:在克钦山区,“民族”并不重要,任何人都可以同时在几种不同的社会系统中拥有一个身份,因此,一个克钦人可以通过皈依佛教、借用掸族国王名号等方式“变成掸人”,“在每一代里,一个人群中各个对立的群体都会凭着自己的心意重新诠释过去的传统”。不仅如此,克钦社会还会在两种体系之间不断来回摆荡:每个村寨都是分散而独立的政治单位(贡劳体系),但久而久之总会冒出一个雄心万丈且能力出众的小贵族,试图建立起复杂而严明的等级制度(贡萨体系);而这一旦成形,叛乱就可能在滋长了,社会再度分裂,向另一端摆荡。在此期间,“个人和个人组成的人群经常要面临在几个可能正确的备选方案中作出抉择的局面”,人们把不同族群之间的差别“当作是理念式的,而不是民族学家们想让我们相信的那样,是族属、文化或者种族类型的差别”。

南北朝社会或许也正是如此:不同群体的差异并非本质,而是可选择的,具有流动性;与此同时,当一个君主迈向权力巅峰时,相反的作用力也在增长,这就像政治上的普朗克投入增长定律:“每一项进步都增加了这一事业本身的难度。”只不过在政治上,情形可能更为复杂:越接近霸权,就越需要更广泛的权力基础与合法性来源,这就意味着要超越本部族的狭隘基础;但这正是最凶险的时刻,处置不当可能两头落空:新的权力基础尚未巩固,既得利益的本部族却反对让出任何权力,引发内乱。五胡十六国的前期历史,几乎就是这样不断重蹈覆辙,无法突破这个权力的瓶颈,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才开始出现了转机。

国家力量下的编户齐民

尽管历来的论述多渲染南北朝乱世之后的再统一是“民心所向”、“社会进步”或“民族融合”的必然结果,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当时社会组织自立门户的离心倾向不仅存在,而且相当强大。人们的本能反应往往仅限于自保,在乱世中忠于自身世族、部落这类原生纽带提供了地方资源更容易维持的层次,因为越复杂的实体越难锻造和维持,也更容易陷入不稳定。重建统一不但需要投入远远更多的资源,还得压制这种离心力,周一良便曾明白指出南朝“高门甲族重自己的门户甚于王朝,首先考虑是如何保卫家门,而不是尽忠王室”;也就是说,统一的动力其实出自王朝的权力意志,而统一本身也表明国家力量最终压倒了部落和世家贵族。

对北魏皇帝来说,征服的汉地越多,不仅意味着越加需要了解汉文化和行政管理技能、任用汉官,还意味着他越来越多地掌握了部落联盟之外的资源,由此,道武帝拓跋珪才能不顾潜在的强烈反对,在395年之后毅然大规模推进“离散部落”,使各部落再难挑战皇权;401年,他发布诏书强调“革命之主,大运所钟,不可以非望求也”,“帝王之业,夫岂虚应”,表明皇帝不是谁都当的,这本身就在发出警告:不要轻易觊觎神器。明元帝、太武帝继续集权,而更下一代的孝文帝推行“全盘汉化”只是这个进程顺理成章的一步,也只有在“离散部落”的基础上,他才能强行推动而不遭到强有力的反对。在这过程中,“汉化”与皇帝的集权同步进行,实非偶然:事实上,这是皇权与汉人精英结盟,利用直属于皇帝的中原资源,扫清了自己集权道路上挡道的鲜卑旧贵族。经历了三百年的动荡,他们或许确信,这不仅有利于皇权本身,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以往五胡政权兴衰无常的下场,实现江山永固,进而一统天下。

这个过程极其艰险。不仅需要掌控军事力量、实施有效治理,更重要的是还需要重建合法性。罗新敏锐地意识到,北魏太武帝在派人祭祀拓跋鲜卑先祖时,将民族集团的历史传统据为己有,“展开了一幅以统治集团为中心的历史图景”;但他注重分析史料的真实性,却忽略了文本的修辞策略:实际上,太武帝派遣中书侍郎李敞的告祭祝文里,诸如“绵绵瓜瓞”、“光宅中原”这样的句式,都仿照《诗经》和《尚书》。太武帝442年真正统一北方,次年就发现其先祖所居的嘎仙洞——要说凑巧,那这也太巧了。倒不如说,这是建立政权合法性的步骤:通过表彰先祖的悠久系谱,北魏皇族可以宣示祖德之厚;而将拓跋氏的祖先追溯到黄帝,则意味着正式成为“炎黄子孙”这个人神共同体的合法成员。这就像日本神话中,天皇的祖先是天照大神,而主要豪族的祖先也都是大神的亲戚或建国协力者。

但所有这些都还不够。将祖先追溯至三皇五帝,是当时五胡各族的普遍做法,法兰克人与罗马人都源出特洛伊人的说法,在中世纪也被广泛接受,但却并不能就此达成统一。道武帝所开启的统一进程,在政治形态上是从部落联盟的松散向君主集权的过渡。侯旭东曾指出,前、后秦的离散部落往往只针对统治者认为难以对付的部落,但北魏立国后,却是一边在胡族聚居区设立护军,容忍旧有部落组织的存在,一边逐步推进将其编户化,最终达到由皇帝直接管控百姓,使部族首领无法动员部落民族反抗。事实上,最终也是未遭离散的契胡尔朱部将北魏送上了亡国的道路。这反过来证明,强化王权达到“一君万民”的终极体系,既是北魏皇帝的权力意志使然,也是当时局势下想要达成天下统一的唯一现成道路。

毫无疑问,罗新的考证功底很深,但他的历史书写中,其实隐蔽着华夏中心主义的倾向,认为汉化是不可避免的;与此同时,他又避开了皇权与正统观对历史的深远影响。但事实上,非如此我们就难以理解这段历史:正因为中国自秦汉以来的强大国家力量,才促使胡族政治首领在通往权力的道路上必须超越狭窄的部落基础,且又能够克服这些离心力。在国家强力干预下的离散部落,使任何进入中国的部族都变成了国家管理下的编户齐民,族群身份既然有流动性,在实践中远不如户籍重要,不出几代人也就被淡忘了。

与此同时,南方立国的各王朝为了强化国家的资源汲取能力和动员能力,也不断深入边疆、山地,将原本不纳赋税的山越、蛮民变为国家治理下的齐民,但这些南方民族并未像北方的胡族那样经历过彻底的部落离散过程,王朝能否成功收取赋税、征发徭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权力的消长。正如罗新所说的,这个过程也伴随着南方族群原有的政治与社会结构被摧毁,“华夏行政区划的稠密与土著族群政治和社会组织的破坏有着正相关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看上去北方各族难以征服而易于同化,南方各族却易于征服而难以同化:南北方都经历了汉化,也都因为不存在能抵抗国家的有组织力量,但北方各族的社会组织结构摧毁得更彻底,融合也就更快,而南方边远地方的各族,虽然看似弱小,多半只是消极地卷入这一进程,直到明清还保留着土司制度,改土归流、编户齐民也就远为缓慢得多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302评论 5 47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232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337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977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920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94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638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319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55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79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426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106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96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8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96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467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043评论 2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