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谢朓楼,江南四大名楼之一,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宣城,是谢眺在宣城任太守的时候建的读书及办公场所。
"玄晖诗变有唐风"。谢脁在文学史上有"继汉开唐之功"。杜甫称:"诗接谢宣城"、"谢脁每篇堪讽味"。狂傲的李白也"一生低首谢宣城"。沈约称谢眺"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二百年无此作也"。谢脁的融情入景山水诗风,直接影响王维、孟浩然等唐代山水诗人。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由于李白之诗广为传颂,故该楼又被称为"谢公楼"。
谢眺出身陈郡谢氏,谢眺的高祖谢据,是“淝水之战”东晋统帅谢安的弟弟。作为南朝历数百年经久不衰的门阀士族的冠冕——王、谢、袁、萧四姓之一,谢氏不但在政治上颇有影响和势力,而且也出过很多有名的诗人,诸如谢安、谢道韫、谢灵运、谢庄、谢混、谢惠连等等,谢朓秉承家风,史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又说他“善草隶,长五言”,因而能与响逸百代的刘宋山水诗人谢灵运并称“大、小谢”,早早地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谢眺的母亲是前朝长城公主——宋文帝刘义隆第五女,他的祖母是《后汉书》作者范晔的姐姐,这样的家庭,不能不跟政治有牵挂。然而,文人从政是非常危险的,意气风发、激扬文字、随性而为,往往要以生命为代价。
谢眺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南朝齐,齐是兰陵萧氏、刘宋将领萧道成建立的,称齐高帝,其传子萧赜,为齐武帝,齐武帝死后就进入动荡时期,西昌侯萧鸾废了两任小皇帝登上皇位,为齐明帝。
谢眺在明帝时曾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
谢眺于仕途的显达,则当始于明帝萧鸾时期。这位枭雄对谢眺却颇为倚重。但是谢眺也许并不快乐,因为皇室内部的争斗,他失去了王融和竟陵王萧子良这些朋友,鸡笼山雅会的盛况和“竟陵八友”的情谊和声名,都随着去了。此时出任宣城太守,与其说是理事,不如说是散心吧。
从宣城任上回来,谢眺才算真正卷入了漩涡。他的命运,从此被两次“举报”所左右,如风中之飘蓬了。病重的明帝开始猜忌功高权重的部下,于是这位部下深感威胁,准备“举事”,并派他的儿子去联系谢眺“共图大计”: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是谢眺的岳丈王敬则。怯懦的文人们在面对这样的事情时总是举止失当,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他告发了他的老丈人并因此促成其兵败身死。这第一次的“举报”让他更为显达,因为这,他被擢升为尚书吏部郎,
及至萧鸾病死,萧宝卷即位,老皇帝的表弟江祏等人议谋废立,并试图拉拢谢眺。谢眺这个时候同样采取了之前的应对方式,只是,威权极重的老皇帝已经不在了,他只好将此事告知了一个叫左兴盛的将领。这第二次的“举报”,同样是他在面临“站队”时作出的选择,不过这次他运气太差了,左兴盛并没有敢采取什么行动,且谢眺的告密行为被江祏等人得知,从此埋下了祸患的种子。江祏和他打算拥戴的主子萧遥光等人上书联名构陷他,结果是,谢眺在他的三十六岁上背着“纤孽”的标签下狱被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