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挪威这种高福利国家,每个人走上工作岗位后,都能拿到大约人民币五六十万的收入,人们并没有很需要改变命运的欲望,彼此之间的差距也不大。因此,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更强调彼此的平等,对社区的奉献,因此,北欧父母并不喜欢强迫孩子出人头地,孩子的独立思想,美好童年,显得更为重要。
这就能解释之前的“瑞典环保少女桑伯格”现象。瑞典一位叫桑伯格的16岁女孩,从小就辍学搞环保,甚至拉着同学一起罢课游行。为了环保,她乘坐帆船,从瑞典出发,历时2个月抵达纽约,在联合国会议上痛斥各国政客,声称他们在毁灭地球。此举让桑伯格成为了瑞典家喻户晓的小英雄,民众纷纷响应,甚至还让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
桑伯格就是放任型养育的缩影,北欧人民对她的行为表示支持,他们欣赏桑伯格的特立独行,佩服她的勇气。然而,桑伯格在中国却不受待见,中国网友纷纷表示,一个16岁的少女不好好读书到处作秀,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同样,在俄罗斯、美国,对桑伯格的争议也不少。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就能够理解了。中国、俄罗斯和美国,都属于收入差距较大的社会,“岁月静好”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丛林法则”为人们所接受。在这些国家里,权威型育儿风格占主导地位,父母们认为,如果放任孩子,最终的结果就是让别人超过去,最终只能沦为社会的底层,为社会所抛弃。比如在中国,父母宁可孩子勤奋,而不是独立思考和有创造力,因为勤奋和高分可以改变命运,而创造力则不一定。因此,中国网友无法理解桑伯格正当读书的年纪,为何能够辍学、罢课、搞游行,而不是好好读书考试,更无法理解西方人为何还能够对此表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