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高考,在一收一种间孩子完成了TA的成人礼
6月6日,芒种。
芒种的芒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
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种、管交叉就成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
而在此时不忙碌收获与播种,那么未来至少一年内就会面临短吃少穿没有任何收获。
18岁生日,是孩子法律意义上的成人礼,家长会给孩子举办一个隆重的生日PARTY,甚至很多学校会在高三统一给孩子们举行成人礼。
但我认为,孩子真正的成人礼,是高考。
有句俗语“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数不清的大考小考,书角上苦读的痕迹,争分夺秒如饥似渴的读书,为了高考;高考为了名校。
名校的“金字招牌”是过去12年寒窗苦读的回报,是通向未来上升的阶梯。为了这些,孩子们从一出生就像青松一样努力的生长。
在生长中,他们也一直在种希望,种知识,种能力,种人品,种性格,种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有一席之地,种能够有更多选择权力所需要的一切。
慷慨激昂,气势如虹的激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带着满腔的热情与希望,他们坚定地步入高考的殿堂,完成属于他们的成人礼。
因为有梦,他们从不放弃,一直勇往直前;因为有梦,他们不愿碌碌无为,给自己留下遗憾;因为有梦,他们种下梦想,然后静待光芒。
我的儿子现在高一,高考占用他们的教室,所以这几天学校放假。可他并没有在家,而是去了写字楼的沉浸式自习室,逼仄的空间里每天坐席满满,静悄悄的只有埋头苦读的人,他是其中一员。
120㎡的家里也一样静悄悄,有他自己独立的学习空间,还有独属他一人的老爹服务,山珍海味瓜果蔬菜应有尽有,随手随时可捻来放嘴里。
可他说,自习室里更能让人扎进去,他宁愿顶着正午的大太阳往返家与自习室之间,追梦的少年啊!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一切都是建立在努力的基础之上。
2年后的芒种时高考,在一收一种之间,我的孩子也要完成TA的成人礼。
高考,父母复杂的心理
考场外,烈日下,一群群殷切等待的父母,目及之处都是考场的方向。
平时对孩子没有热烈的华丽的表达,有的只是吃饱穿暖赶快写作业的絮絮叨叨,可深沉的爱都融进了这些絮叨里,融进此刻期待的眼神和心里。
昨晚和老公聊起,儿子知道自己努力学习,我们就这样安静的陪伴在身边挺好;无论将来是出色,还是普通平凡,我们都会欣然接受。
有多少父母在外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有多少父母照顾不过来或者认为学校能够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从而把孩子送到了寄宿学校……
看过一句这样的话:每一次的考试,都让孩子和你的距离更远一点。
我们期待孩子能够鱼跃龙门,远走高飞,我们又想与孩子长相厮守相互陪伴,让他成长在自己的臂膀下,为TA遮风挡雨,为TA撑起一片天。
昨晚下班后,看到儿子新买的学习资料,厚厚大大的7本,再想到这两天铺天盖地的高考,2年后的现在儿子同样在参加他的高考,而我和老公也在烈日下等待,焦虑焦躁焦灼感瞬间席卷而来。
甚至都在考虑高考三天穿不同颜色的旗袍,给儿子讨个好彩头,哪怕平时根本穿不出去,哪怕从现在开始我就要减肥塑身,只为高考那三天做自己尽可能能做的。
如今,高考后,孩子有了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或许在很远的地方;而彼时等在考场外的父母,关心的只有孩子能不能飞得更高;哪怕在考场外什么都做不了,我们也只想拼尽全力把孩子托举得更高。
父母肩膀扛着重担,让孩子踩着自己的脊背,走向更宽更远的大路。让孩子不再重复自己的命运,不再经受同样的苦难。
这不仅是一种观点,而是一种付诸于行动的信念,哪怕付出血泪也值得。
看到了某同学的爸妈的一句话:“孩子,考试是个点,生命是条线。没有人因考试赢得所有,也没有人因考试输掉一生。
考好考坏,爸妈都等你回家吃饭!”
遥想当年,我的高考
20多年前,我也怀揣着走出农村奔向城市的唯一目标迈入考场。
那个时候高中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尤其小小农村女孩子能上高中已经是父母非常的开明之举。
同村同龄女孩子只有我在父母的支持,在我的坚持下上了高中。
父母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们这一代吃糠咽菜砸锅卖铁也要供上学。这就是我的父母。
印象中,对于同学茶不思饭不想的努力,我羡慕嫉妒恨,但也无能为力。不记得自己曾经奋发崛起;没有傲人的成绩,那就让我度过一个快乐的高中生活吧,于是乎每天去疯抢乒乓球台;也就是在那三年,我练就了一手乒乓球,虽然球打得也不咋地。
高考的时间父母根本不知道,他们依然走街串巷做生意挣着养家糊口的钱;我被分到县城里的某所学校的考点要提前过去住宿。
同学说,高考前会焦虑,又换了自己习惯了的床和休息环境,会睡不好影响第二天的考试,最好晚上吃粒安眠药保证睡眠。我也跟着一起吃了。
哪料,一向睡不醒的我第二天更睡不醒,带着惺忪的睡眼昏沉沉的脑袋进了考场。
然后的然后,就是现在你见到的我,现在的样子。现在想来,我的高考印象中只有这些模糊的记忆,至于学到的那些知识,早已不知何时飞向了哪里。
时时刻刻处处有高考
如今参加工作已20多年,对于“高考”我有了新的认知:高考,顾名思义,更高水平更高层级的考验。
工作中每次遇到的困难,单位大大小小的促销活动,以及疫情对我们的严重影响,都是对我们的高考;
学习中每读一本书,听一次课,甚至写一篇读后感,都是对自己思想的升华,对自己认知的升级;
锻炼跑步时的每一步都是为了美好,每一次肌肉的疼痛,都是肌肉撕裂后的重组,都一定会让自己更强大;
与客户的沟通谈判和孩子的教育中,每次矛盾的化解,思想的碰撞,都是心灵距离的拉近……
高考无处不在,高考无时不在,我们无处遁形,唯有在无数次高考中多加磨练,才能让自己全副武装成就彪悍人生!
写在最后的话
借用老公写给儿子话,结束高考季我的胡思乱想胡言乱语:
我不清楚TOP10和TOP30的985文凭到底有多大差距;但我想一个热情善良、乐观风趣、热爱体育、嘴上积德、眼里有活儿、擅长聊天、懂理财、会来事儿、能和光同尘的人,他的人生也不会差,而这样的人格一定更易在健康自信的环境中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