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太忙了,要忙刚开业的民宿公寓,还要带大宝和二宝,索性把大宝送去了小小班。
才2岁半的小儿,背着书包,书包里还装着拉拉裤和湿巾,刚开始去小小班,哭着和我说妈妈,我不要上学好不好,带我回家好不好。
她知道我要抱着她走进早教中心,在电梯口就挣脱出我的怀抱,蹦着,想要去按电梯离开这里,按键很高,她踮起脚都够不到,手足无措的哭着,小小的人儿一脸的沮丧怀疑和不安。
我叹了口气,总要咬咬牙度过这一关。于是我走到她的身边,抱起她来,好让她可以按到电梯键,电梯是相连的,她每次按,打开的都是另外一间,而她面前的这一个,无论如何也不曾打开。
她在我怀里,哭的更凶了,拼命的按,不停的说为什么不开,怎么不打开。妈妈带我回家好不好。
就在我忍不住要带她走时,小小班的班主任出来了。
我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盟友到!
可女儿还是挂在我的身上,不肯跟老师进去。我不忍老师强行带走她,再一次和她做起了深度谈话。
正式孩子内心的不安,她不停的哭,我不停的说,我说:“学恩你在哭,妈妈感受到了你的难过,你不想去幼儿园对不对?你不想离开妈妈对不对?你想和妈妈在一起一整天对不对?你现在很难过,妈妈感受到了。”
以上的讲话,无限的重复,直到她说:“妈妈,你和我一起去上学好不好。”
这是,学恩的内心已经趋于平静,可是她仍旧不想离开妈妈。
我和她说:“爸爸妈妈去上班,你上幼儿园,你要照顾好小兔子,妈妈会来接你和小兔子的喔!”
小兔子是她的玩偶,老师看准时机和学恩说:“恩恩,我们进去吧,小朋友们在等你一起跳舞喔!”
学恩虽然还在流眼泪,确自己转去了老师的怀抱,我跟她挥手说放学来接,她啜泣着进了教师。
这是第一天学恩去幼儿园的状态。
第二天时,她在商场的二楼,二楼是一个游乐场,有一个水池,水池里养着一些小金鱼供孩子们捕捉,她搬来一个小板凳坐在上面看着鱼儿游来游去还不时问出很多个为什么,我都一一解答了,当我看时间差不多了要去上学了,便跟她说我们要去学校了喔。
她依旧重复着第一天入学的状态,不去上学。使出浑身解数让她同意从凳子上坐起来和我一起去按电梯上楼,不成想,还没走到电梯口,她就大哭说不去上学要回家,她想要回家在二层寻找回家的方法,小小的身影就那么无助的穿梭着,我无声的跟在后面,放她调转回头望向我时,一把保住了她,按电梯上三楼,重复第一天的话。
索性一回生二回熟,很快就跟着老师进去上课了。
在我送大宝上小小班时,也有其他新生入园,哭着喊着在地上拼命抗拒的,看得我母爱泛滥。
老师称赞学恩,是适应能力非常强的宝宝,我知道,她不是天生适应能力强,她怕骑车,平衡车、滑板车只买不玩,同龄人在一起骑车她宁愿和大很多的小学生一起踢足球。
与其说她适应能力强,不如说是她不需要考哭闹来自证妈妈对她的爱。
她的分离焦虑症持续了3天,虽然每天都会说妈妈我不去上学可不可以。
可她真的不喜欢幼儿园吗?不,她只是不喜欢背叛妈妈,她认为离开妈妈去上幼儿园是背叛和妈妈的感情,抛弃了妈妈,所以她会提出:“妈妈可以和我一起去上学吗?”这样的要求。
她没有觉得是我抛弃了她,因为我不停的表达我爱她,理解她的难过以及准时接她放学。
确定要上小小班的时候我也考虑过,小心培养出的安全感是否会因为上幼儿园就打碎了。
可再不忍也需面对现实。
一方面,已经不能在传输给她知识了,我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事业上。
一方面,同时带一个6个月大的宝宝和2岁半的宝宝很吃力。
多种原因推着走往前走,也推着我的女儿成长。
安全感应该是强化玻璃,一碰就碎那是纸糊的。如今大宝已经上了整整两个月小小班,从前她可以在没有我的陪伴下和姑姑奶奶一起玩一整天,现在放学就一定要陪在妈妈身边,即使和姑姑奶奶一起玩也要和我在一起。
我想她的分离焦虑症或许没有表现的那么明显了,但是对她的影响还是有的。
于是我在她放学之后依旧陪伴着她,一起把安全感建设的更加强大。
我见过一些妈妈,每当孩子表现出负面情绪例如哭闹、耍赖、争抢,第一反应便是制止。
例如:“不许哭,在哭我就走了。”
例如:“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不要抢。”
……
特别是在公众场合,例如餐厅,家长都会顺着孩子以防止哭闹的更大声影响别人。是非常注重公众场合素质的家长。值得表扬!
而我通常会将宝宝从餐椅上抱起来,走到安全出口楼梯间,或者是商场内的游乐场,任由她宣泄她的负面情绪,有时她的爸爸也会说别让她哭了真么多人,我都会将宝宝带到不那么引人注意的位置,只为教会她负面情绪不必压抑。
特别理解爷爷奶奶带宝宝的各种惯着宠着,他们特别怕负能量,怕孩子哭,遇到过几个,当孩子哭着要抱抱他们就加快速度往前走,孩子就在身后哭着追求抱。
这种就是很常见的逃避,不止爷爷奶奶逃避,还要让孩子憋着,老一辈总是在隐忍的,这是长辈们的教养。
而到我这一代,我不在教育儿女隐忍,我教会他们正视自己,好的不好的都是他们自己。而他们正要学会的是有礼节的宣泄和认知。
很久以前,我是服务型人格,不懂拒绝不会拒绝,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和每个人的关系,和同学一起遛街,打车、买奶茶、吃饭,我永远抢在前头付款,我来自于需要争取爱的原生家庭,这种服务型人格一直持续到我大学时期。
我深深的以为,我不让父母满意,他们就不爱我了,他们会爱他们的工作、面子、金钱,独独不在意我,不在意我的喜怒哀乐。
我的服务型人格直到结婚才好起来,我要感谢的我的先生,他的宠溺和在意,让我渐渐好转,清晰的认知自己不用在意别人,不用呵护和别人的关系,洒脱一点。
现在我是会说不要,不喜欢,对不起我不能…这些话的人。
因为儿时姥姥的教导,让我知道说不是会拂别人面子,也会丢他们的脸的。比如见到家里来人了不打招呼是很丢长辈脸的,但我会教育我的女儿,我和她一起打招呼,不打招呼也没关系,那不是她该在意的事儿。
一个孩子的害羞、慢热、热情都是应该要保护的,只有热情的打招呼才是好吗?这并不见得。
孩子的负面情绪是孩子真实的一部分,一旦压抑,他们就找不到宣泄的方式,未来有可能走向极端,帮助孩子认知其负面情绪,直视它,让它存在,解决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存在,就像大自然中,有害虫也有益虫,这是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