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东野圭吾的成名作,也是我看的第一篇悬疑推理小说。总的来说,个人感觉还算不错。不过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也令人费解的是很犯二的杀人动机,以及如此义气、聪明、凶狠的室友。
------------------------------------------------------
放学后,仿佛总有人想杀“我”这个数学老师,被人差点撞倒跌落铁轨,淋浴间的差点触电身亡,天竺葵花盆差点砸向“我”头顶,夜晚回家有人开车想撞死“我”……这一切假象的制造仿佛都让人不得不觉得凶手的想谋杀的对象是“我”,然而这一切却是凶手制造的假象,为了转移警方和群众的注意力以隐藏真相。想必这是推理小说的一大特征。
密室的疑问是一个起初比较让读者怎么也想不出凶手到底是怎么杀完人从密室逃脱,最终“我”的细致观察以及推理过程也让“我”的解释出人意料但合乎逻辑,不过和射箭社的关系很大,没有与射箭社“我”送给惠子那一关键一箭就无法破解迷局。密室悬疑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另外一个特点,在阅读时作者对情节的设置以及对人的神情的描写可以引发读者的浮想联翩,让读者怀疑:莫非这个人才是凶手?比如,写“我”爬山曾经背学生高原阳子她因此暗恋“我”邀约我去信州旅行但“我”未兑现诺言而可能引起怨意,对妻子裕美子听说“我”差点被车撞死时的表情和语言的描写……在众人以及读者们认为凶手的目标是“我”的时候,都让人以为凶手也许是他们,进一步分散了注意力。
疑案破解的一条关键思路在于思考无关色欲财的高中女生会在什么时候怨恨别人,问题的答案也是小说想要表达的主题。对她们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美丽、纯粹、真实的东西,比如友情、爱情,也可能是自己的身体或容貌。很多时候,更抽象的回忆或梦想对她们来说也很重要。那么说来,企图破坏或从她们手中夺走这些重要东西的人就是她们最憎恨的。最终听到宫坂惠美的杀人动机,不得不令人觉得震惊,因为正在自慰被查夜老师看见觉得自己被视线强暴,“草长莺飞的青春,忽如玻璃般被粉碎”,恨意开始萌发…她想到了自杀,但被室友阻止,想到的唯一办法便是让那两个老师从这个世界永远消失。一场精心策划的高中生谋杀案由此展开,给校园的“放学后”增添了不少不安与恐慌。
小说的故事尤其是杀人动机让人感觉有点牵强了。虽然不无一定道理,但一个高中女生就因被看到自慰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联手室友精心策划谋杀两个老师。高中女生内心如此脆弱,室友如此有义气,作案的女生个个凶狠、不惧杀人,未免太夸张了。只是高中女生,犯案却如此有心机,还能事后处变不惊。要么说是因为在日本,在我们中国,保证不出三天就得自我救赎——自首了。不过小说要表达的“美丽、纯粹、真实的事物”是值得我们在生活中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