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定a、b两个文件,各存放50亿个url,每个url各占64字节,内存限制是4G,让你找出a、b文件共同的url?
方案1:可以估计每个文件安的大小为5G×64=320G,远远大于内存限制的4G。所以不可能将其完全加载到内存中处理。考虑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法。
遍历文件a,对每个url求取hash(url)%1000,然后根据所取得的值将url分别存储到1000个小文件(记为a0,a1,…,a999)中。这样每个小文件的大约为300M。
遍历文件b,采取和a相同的方式将url分别存储到1000小文件(记为b0,b1,…,b999)。这样处理后,所有可能相同的url都在对应的小文件(a0vsb0,a1vsb1,…,a999vsb999)中,不对应的小文件不可能有相同的url。然后我们只要求出1000对小文件中相同的url即可。
求每对小文件中相同的url时,可以把其中一个小文件的url存储到hash_set中。然后遍历另一个小文件的每个url,看其是否在刚才构建的hash_set中,如果是,那么就是共同的url,存到文件里面就可以了。
方案2:如果允许有一定的错误率,可以使用Bloomfilter,4G内存大概可以表示340亿bit。将其中一个文件中的url使用Bloomfilter映射为这340亿bit,然后挨个读取另外一个文件的url,检查是否与Bloomfilter,如果是,那么该url应该是共同的url(注意会有一定的错误率)。
Bloomfilter日后会在本BLOG内详细阐述。补充:另外一种思路,是将url通过算法转为数字类型,转换后的连接就是比较数值是否相等了。
2.有一个1G大小的一个文件,里面每一行是一个词,词的大小不超过16字节,内存限制大小是1M,要求返回频数最高的100个词。
Step1:顺序读文件中,对于每个词x,取hash(x)%5000,然后按照该值存到5000个小文件(记为f0,f1,...,f4999)中,这样每个文件大概是200k左右,如果其中的有的文件超过了1M大小,还可以按照类似的方法继续往下分,直到分解得到的小文件的大小都不超过1M;
Step2:对每个小文件,统计每个文件中出现的词以及相应的频率(可以采用trie树/hash_map等),并取出出现频率最大的100个词(可以用含100个结点的最小堆),并把100词及相应的频率存入文件,这样又得到了5000个文件;
Step3:把这5000个文件进行归并(类似与归并排序);
草图如下(分割大问题,求解小问题,归并):
3.现有海量日志数据保存在一个超级大的文件中,该文件无法直接读入内存,要求从中提取某天出访问百度次数最多的那个IP。
Step1:从这一天的日志数据中把访问百度的IP取出来,逐个写入到一个大文件中;
Step2:注意到IP是32位的,最多有2^32个IP。同样可以采用映射的方法,比如模1000,把整个大文件映射为1000个小文件;
Step3:找出每个小文中出现频率最大的IP(可以采用hash_map进行频率统计,然后再找出频率最大的几个)及相应的频率;
Step4:在这1000个最大的IP中,找出那个频率最大的IP,即为所求。
草图如下:
4.LVS和HAProxy相比,它的缺点是什么?
之前,的确是用LVS进行过MySQL集群的负载均衡,对HAProxy也有过了解,但是将这两者放在眼前进行比较,还真没试着了解过。面试中出现了这么一题,面试官给予的答案是LVS的配置相当繁琐,后来查找了相关资料,对这两种负载均衡方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LVS的负载均衡性能之强悍已经达到硬件负载均衡的F5的百分之60了,而HAproxy的负载均衡和Nginx负载均衡,均为硬件负载均衡的百分之十左右。由此可见,配置复杂,相应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试着将LVS的10种调度算法了解了一下,看似数量挺多的10种算法其实在不同的算法之间,有些只是有着一些细微的差别。在这10种调度算法中,静态调度算法有四种,动态调度算法有6种。
静态调度算法:
①RR轮询调度算法
这种调度算法不考虑服务器的状态,所以是无状态的,同时也不考虑每个服务器的性能,比如我有1-N台服务器,来N个请求了,第一个请求给第一台,第二个请求给第二台,,,第N个请求给第N台服务器,就酱紫。
②加权轮询
这种调度算法是考虑到服务器的性能的,你可以根据不同服务器的性能,加上权重进行分配相应的请求。
③基于目的地址的hash散列
这种调度算法和基于源地址的hash散列异曲同工,都是为了维持一个session,基于目的地址的hash散列,将记住同一请求的目的地址,将这类请求发往同一台目的服务器。简而言之,就是发往这个目的地址的请求都发往同一台服务器。而基于源地址的hash散列,就是来自同一源地址的请求都发往同一台服务器。
④基于源地址的hash散列
上述已讲,不再赘述。
动态调度
①最少连接调度算法
这种调度算法会记录响应请求的服务器上所建立的连接数,每接收到一个请求会相应的将该服务器的所建立连接数加1,同时将新来的请求分配到当前连接数最少的那台机器上。
②加权最少连接调度算法
这种调度算法在最少连接调度算法的基础上考虑到服务器的性能。当然,做这样子的考虑是有其合理性存在的,如果是同一规格的服务器,那么建立的连接数越多,必然越增加其负载,那么仅仅根据最少连接数的调度算法,必然可以实现合理的负载均衡。但如果,服务器的性能不一样呢?比如我有一台服务器,最多只能处理10个连接,现在建立了3个,还有一台服务器最多能处理1000条连接,现在建立了5个,如果单纯地按照上述的最少连接调度算法,妥妥的前者嘛,但前者已经建立了百分之三十的连接了,而后者连百分之一的连接还没有建立,试问,这合理吗?显然不合理。所以加上权重,才算合理。相应的公式也相当简单:active*256/weight。
③最短期望调度算法
这种算法,是避免出现上述加权最少连接调度算法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导致即使加上权重,调度器也无差别对待了,举个栗子:
假设有三台服务器ABC,其当前所建立的连接数相应地为1,2,3,而权重也是1,2,3。那么如果按照加权最少连接调度算法的话,算出来是这样子的:
A:1256/1=256
B:2256/2=256
C:3256/3=256
我们会发现,即便加上权重,A、B、C,经过计算还是一样的,这样子调度器会无差别的在A、B、C中任选一台,将请求发过去。
而最短期望将active256/weight的算法改进为(active+1)256/weight
那么还是之前的例子:
A:(1+1)256/1=2/1256=2256
B:(2+1)256/2=3/2256=1.5256
C:(3+1)256、3=4/3256≈1.3256
显然C
④永不排队算法
将请求发给当前连接数为0的服务器上。
⑤基于局部的最少连接调度算法
这种调度算法应用于Cache系统,维持一个请求到一台服务器的映射,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哈,之前做的一系列最少连接相关的调度算法。考虑到的是服务器的状态与性能,但是一次请求并不是单向的,就像有一个从未合作过的大牛,他很闲,你让他去解决一个之前碰到过的一个问题,未必有找一个之前已经跟你合作过哪怕现在不怎么闲的臭皮匠效果好哦~,所以基于局部的最少连接调度算法,维持的这种映射的作用是,如果来了一个请求,相对应的映射的那台服务器,没有超载,ok交给老伙伴完事吧,俺放心,如果那台服务器不存在,或者是超载的状态且有其他服务器工作在一半的负载状态,则按最少连接调度算法在集群其余的服务器中找一台将请求分配给它。
⑥基于复制的局部最少连接调度算法
这种调度算法同样应用于cache系统,但它维持的不是到一台服务器的映射而是到一组服务器的映射,当有新的请求到来,根据最小连接原则,从该映射的服务器组中选择一台服务器,如果它没有超载则交给它去处理这个请求,如果发现它超载,则从服务器组外的集群中,按最少连接原则拉一台机器加入服务器组,并且在服务器组有一段时间未修改后,将最忙的那台服务器从服务器组中剔除。
5.Sqoop用起来感觉怎样?
说实话,Sqoop在导入数据的速度上确实十分感人,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Sqoop1和Sqoop2在架构上还是有明显不同的,无论是从数据类型上还是从安全权限,密码暴露方面,Sqoop2都有了明显的改进,同时同一些其他的异构数据同步工具比较,如淘宝的DataX或者Kettle相比,Sqoop无论是从导入数据的效率上还是从支持插件的丰富程度上,Sqoop还是相当不错滴!!
6.ZooKeeper的角色以及相应的Zookepper工作原理?
果然,人的记忆力是有衰减曲线的,当面试官抛出这个问题后,前者角色,我只答出了两种(leader和follower),后者原理压根就模糊至忘记了。所以恶补了一下,涉及到Zookeeper的角色大概有如下四种:leader、learner(follower)、observer、client。其中leader主要用来决策和调度,follower和observer的区别仅仅在于后者没有写的职能,但都有将client请求提交给leader的职能,而observer的出现是为了应对当投票压力过大这种情形的,client就是用来发起请求的。而Zookeeper所用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包括leader的选举其实和-原始部落的获得神器为酋长,或者得玉玺者为皇帝类似,谁id最小,谁为leader,会根据你所配置的相应的文件在相应的节点机下生成id,然后相应的节点会通过getchildren()这个函数获取之前设置的节点下生成的id,谁最小,谁是leader。并且如果万一这个leader挂掉了或者堕落了,则由次小的顶上。而且在配置相应的zookeeper文件的时候回有类似于如下字样的信息:Server.x=AAAA:BBBB:CCCC。其中的x即为你的节点号哈,AAAA对应你所部属zookeeper所在的ip地址,BBBB为接收client请求的端口,CCCC为重新选举leader端口。
7.HBase的Insert与Update的区别?
这个题目是就着最近的一次项目问的,当时实现的与hbase交互的三个方法分别为insert、delete、update。由于那个项目是对接的一个项目,对接的小伙伴和我协商了下,不将update合并为insert,如果合并的话,按那个项目本身,其实通过insert执行overwrite相当于间接地Update,本质上,或者说在展现上是没什么区别的包括所调用的put。但那仅仅是就着那个项目的程序而言,如果基于HBase shell层面。将同一rowkey的数据插入HBase,其实虽然展现一条,但是相应的timestamp是不一样的,而且最大的版本数可以通过配置文件进行相应地设置。
8.请简述大数据的结果展现方式。
1)报表形式
基于数据挖掘得出的数据报表,包括数据表格、矩阵、图形和自定义格式的报表等,使用方便、设计灵活。
2)图形化展现
提供曲线、饼图、堆积图、仪表盘、鱼骨分析图等图形形式宏观展现模型数据的分布情况,从而便于进行决策。
3)KPI展现
提供表格式绩效一览表并可自定义绩效查看方式,如数据表格或走势图,企业管理者可根据可度量的目标快速评估进度。
4)查询展现
按数据查询条件和查询内容,以数据表格来汇总查询结果,提供明细查询功能,并可在查询的数据表格基础上进行上钻、下钻、旋转等操作。
9.例举身边的大数据。
i.QQ,微博等社交软件产生的数据
ii.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产生的数据
iii.互联网上的各种数据
10.简述大数据的数据管理方式。
答:对于图像、视频、URL、地理位置等类型多样的数据,难以用传统的结构化方式描述,因此需要使用由多维表组成的面向列存储的数据管理系统来组织和管理数据。也就是说,将数据按行排序,按列存储,将相同字段的数据作为一个列族来聚合存储。不同的列族对应数据的不同属性,这些属性可以根据需求动态增加,通过这样的分布式实时列式数据库对数据统一进行结构化存储和管理,避免了传统数据存储方式下的关联查询。
11.什么是大数据?
答: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容许的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
12.海量日志数据,提取出某日访问百度次数最多的那个IP。
首先是这一天,并且是访问百度的日志中的IP取出来,逐个写入到一个大文件中。注意到IP是32位的,最多有个2^32个IP。同样可以采用映射的方法,比如模1000,把整个大文件映射为1000个小文件,再找出每个小文中出现频率最大的IP(可以采用hash_map进行频率统计,然后再找出频率最大的几个)及相应的频率。然后再在这1000个最大的IP中,找出那个频率最大的IP,即为所求。
或者如下阐述(雪域之鹰):
算法思想:分而治之+Hash
1)IP地址最多有2^32=4G种取值情况,所以不能完全加载到内存中处理;
2)可以考虑采用“分而治之”的思想,按照IP地址的Hash(IP)%1024值,把海量IP日志分别存储到1024个小文件中。这样,每个小文件最多包含4MB个IP地址;
3)对于每一个小文件,可以构建一个IP为key,出现次数为value的Hashmap,同时记录当前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IP地址;
4)可以得到1024个小文件中的出现次数最多的IP,再依据常规的排序算法得到总体上出现次数最多的IP;
13.搜索引擎会通过日志文件把用户每次检索使用的所有检索串都记录下来,每个查询串的长度为1-255字节。
假设目前有一千万个记录(这些查询串的重复度比较高,虽然总数是1千万,但如果除去重复后,不超过3百万个。一个查询串的重复度越高,说明查询它的用户越多,也就是越热门。),请你统计最热门的10个查询串,要求使用的内存不能超过1G。
典型的TopK算法,还是在这篇文章里头有所阐述,详情请参见:十一、从头到尾彻底解析Hash表算法。
文中,给出的最终算法是:
第一步、先对这批海量数据预处理,在O(N)的时间内用Hash表完成统计(之前写成了排序,特此订正。July、2011.04.27);
第二步、借助堆这个数据结构,找出TopK,时间复杂度为N‘logK。
即,借助堆结构,我们可以在log量级的时间内查找和调整/移动。因此,维护一个K(该题目中是10)大小的小根堆,然后遍历300万的Query,分别和根元素进行对比所以,我们最终的时间复杂度是:O(N)+N’*O(logK),(N为1000万,N’为300万)。ok,更多,详情,请参考原文。
或者:采用trie树,关键字域存该查询串出现的次数,没有出现为0。最后用10个元素的最小推来对出现频率进行排序。
14.有一个1G大小的一个文件,里面每一行是一个词,词的大小不超过16字节,内存限制大小是1M。返回频数最高的100个词。
方案:顺序读文件中,对于每个词x,取hash(x)%5000,然后按照该值存到5000个小文件(记为x0,x1,…x4999)中。这样每个文件大概是200k左右。
如果其中的有的文件超过了1M大小,还可以按照类似的方法继续往下分,直到分解得到的小文件的大小都不超过1M。
对每个小文件,统计每个文件中出现的词以及相应的频率(可以采用trie树/hash_map等),并取出出现频率最大的100个词(可以用含100个结点的最小堆),并把100个词及相应的频率存入文件,这样又得到了5000个文件。下一步就是把这5000个文件进行归并(类似与归并排序)的过程了。
15.有10个文件,每个文件1G,每个文件的每一行存放的都是用户的query,每个文件的query都可能重复。要求你按照query的频度排序。
还是典型的TOPK算法,解决方案如下:
方案1:
顺序读取10个文件,按照hash(query)%10的结果将query写入到另外10个文件(记为)中。这样新生成的文件每个的大小大约也1G(假设hash函数是随机的)。
找一台内存在2G左右的机器,依次对用hash_map(query,query_count)来统计每个query出现的次数。利用快速/堆/归并排序按照出现次数进行排序。将排序好的query和对应的query_cout输出到文件中。这样得到了10个排好序的文件(记为)。
对这10个文件进行归并排序(内排序与外排序相结合)。
方案2:
一般query的总量是有限的,只是重复的次数比较多而已,可能对于所有的query,一次性就可以加入到内存了。这样,我们就可以采用trie树/hash_map等直接来统计每个query出现的次数,然后按出现次数做快速/堆/归并排序就可以了。
方案3:
与方案1类似,但在做完hash,分成多个文件后,可以交给多个文件来处理,采用分布式的架构来处理(比如MapReduce),最后再进行合并。
16.JVM&垃圾回收机制
三个代:年轻代(Young Generation)、年老代(Old Generation)和持久代(Permanent Generation)
17.在2.5亿个整数中找出不重复的整数,注,内存不足以容纳这2.5亿个整数。
方案1:采用2-Bitmap(每个数分配2bit,00表示不存在,01表示出现一次,10表示多次,11无意义)进行,共需内存2^32*2bit=1GB内存,还可以接受。然后扫描这2.5亿个整数,查看Bitmap中相对应位,如果是00变01,01变10,10保持不变。所描完事后,查看bitmap,把对应位是01的整数输出即可。
方案2:也可采用与第1题类似的方法,进行划分小文件的方法。然后在小文件中找出不重复的整数,并排序。然后再进行归并,注意去除重复的元素。
18.腾讯面试题:给40亿个不重复的unsignedint的整数,没排过序的,然后再给一个数,如何快速判断这个数是否在那40亿个数当中?
第一反应时快速排序+二分查找。以下是其它更好的方法:
方案1:oo,申请512M的内存,一个bit位代表一个unsignedint值。读入40亿个数,设置相应的bit位,读入要查询的数,查看相应bit位是否为1,为1表示存在,为0表示不存在。
方案2:这个问题在《编程珠玑》里有很好的描述,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思路
19.怎么在海量数据中找出重复次数最多的一个?
方案1:先做hash,然后求模映射为小文件,求出每个小文件中重复次数最多的一个,并记录重复次数。然后找出上一步求出的数据中重复次数最多的一个就是所求(具体参考前面的题)。
20.上千万或上亿数据(有重复),统计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钱N个数据。
方案1:上千万或上亿的数据,现在的机器的内存应该能存下。所以考虑采用hash_map/搜索二叉树/红黑树等来进行统计次数。然后就是取出前N个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了,可以用第2题提到的堆机制完成。
21.一个文本文件,大约有一万行,每行一个词,要求统计出其中最频繁出现的前10个词,请给出思想,给出时间复杂度分析。
方案1:这题是考虑时间效率。用trie树统计每个词出现的次数,时间复杂度是O(nle)(le表示单词的平准长度)。然后是找出出现最频繁的前10个词,可以用堆来实现,前面的题中已经讲到了,时间复杂度是O(nlg10)。所以总的时间复杂度,是O(nle)与O(nlg10)中较大的哪一个。
22.WARN TaskSchedulerImpl: Initial job has not accepted any resources; check your cluster uito ensure that workers are registered and have sufficient memory
当前的集群的可用资源不能满足应用程序所请求的资源。
资源分2类: cores 和 ram
Core代表对执行可用的executor slots
Ram代表每个Worker上被需要的空闲内存来运行你的Application。
解决方法:
应用不要请求多余空闲可用资源的
关闭掉已经执行结束的Application
23.Application isn’t using all of the Cores: How to set the Cores used by a Spark App
设置每个App所能获得的core
解决方法:
spark-env.sh里设置spark.deploy.defaultCores 或spark.cores.max
24.Spark Executor OOM: How to set Memory Parameters on Spark
OOM是内存里堆的东西太多了
1)增加job的并行度,即增加job的partition数量,把大数据集切分成更小的数据,可以减少一次性load到内存中的数据量。InputFomart, getSplit来确定。
2)spark.storage.memoryFraction
管理executor中RDD和运行任务时的内存比例,如果shuffle比较小,只需要一点点shuffle memory,那么就调大这个比例。默认是0.6。不能比老年代还要大。大了就是浪费。
3)spark.executor.memory如果还是不行,那么就要加Executor的内存了,改完executor内存后,这个需要重启。
25.Shark Server/ Long Running Application Metadata Cleanup
Spark程序的元数据是会往内存中无限存储的。spark.cleaner.ttl来防止OOM,主要出现在Spark Steaming和Shark Server里。
export SPARK_JAVA_OPTS +="-Dspark.kryoserializer.buffer.mb=10 -Dspark.cleaner.ttl=43200"
26.Class Not Found: Classpath Issues
问题1、缺少jar,不在classpath里。3
问题2、jar包冲突,同一个jar不同版本。
解决1:
将所有依赖jar都打入到一个fatJar包里,然后手动设置依赖到指定每台机器的DIR。
val conf = new SparkConf().setAppName(appName).setJars(Seq(System.getProperty("user.dir") + "/target/scala-2.10/sparktest.jar"))
解决2:
把所需要的依赖jar包都放到default classpath里,分发到各个worker node上。
23.使用mr,spark,spark sql编写wordcount程序
这个网上都很多,
24.如何为一个hadoop任务设置mappers的数量
使用job.setNumMapTask(intn)手动分割,这是不靠谱的
官方文档:“Note:Thisisonlyahinttotheframework”说明这个方法只是提示作用,不起决定性作用
实际上要用公式计算:
Max(min.split,min(max.split,block))就设置分片的最大最下值computeSplitSize()设置
可以参考这篇文章:http://blog.csdn.net/strongerbit/article/details/7440111
25.有可能使hadoop任务输出到多个目录中么?如果可以,怎么做?
答案:在1.X版本后使用MultipleOutputs.java类实现
26.如何为一个hadoop任务设置要创建的reducer的数量
配置job.setNumReduceTask(intn)
或者调整hdfs-site.xml中的mapred.tasktracker.reduce.tasks.maximum默认参数值
27.Spark Streaming和Storm有何区别?
一个实时毫秒一个准实时亚秒,不过storm的吞吐率比较低。
28.如果公司叫你写hadoop平台设计方案,你会如何规划Hadoop生产集群?
这个题目比较考验全局观,站在架构师的层面去思考
29.hadoop集群监控,你会关注哪些监控点?
偏重集群的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