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和50名有犯罪记录者,分别给他们去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其中有两封来信说的都是同一件事——分苹果,读来颇耐人寻味。
一封信是一个在监狱服刑的犯人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不同,我非常想要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妈妈听了,瞪了我一眼,责备地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要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另一封信是一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出几个苹果,大小不同。我和弟弟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最大最红的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妈妈还夸奖了我一番。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
同样是分苹果,却带来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一个孩子学会了说谎,另一个孩子却从中懂得了一个终生受益的道理。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次随便的闲聊,每一个平常的举止,每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在父母的不知不觉中,都可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其实存在于构成孩子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孩子若生活在批评中,他学会谴责;孩子若生活在接纳中,他学会仁爱;孩子若生活在分享中,他学会慷慨;孩子若生活在公平中,他知道正义;孩子若生活在诚实中,他懂得什么是真理。
教育孩子,常常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每天夸孩子一句,重要吗?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受到家长夸奖和很少受到家长夸奖的孩子,前者成才率比后者高5倍!
许多家长和幼儿教师都知道:如果今天夸孩子的手干净,第二天他的手会更干净;如果今天夸他的字比昨天写得好了,明天的字准写得更工整;如果今天夸他讲礼貌了,明天他也会更注重礼貌……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受到大人的夸奖时,他不仅心情愉悦,而且懂得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大人提倡的、什么是大人反对的。
这样,比家长直接对他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效果要好得多。
每天夸孩子一句并不难,但夸奖孩子并不是一件易事。首先要夸得准,如果夸得不准,孩子就会感到是受了欺骗,起不到激励作用。
如果夸错了,那反而会引起不良后果。孩子会把错的当成对的,会起到非常严重的坏作用,即使以后你想更改过来都很难,因为他心中的是非标准因你的错夸而混淆了。因此,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孩子不断进步。
每天夸孩子一句吧,你会很快看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了使表扬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爸爸妈妈规范孩子行为的过程中,应准确地把握表扬的尺度,也就是说表扬要适度。
1.表扬时爸爸妈妈的感情流露要“浓淡”适度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稍微有点进步就欣喜若狂、赞不绝口,久而久之,必然助长孩子的自满情绪。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总是恨铁不成钢,尽管已看到孩子有很大进步,但为了防止孩子骄傲,他们按捺住内心的喜悦,在语言、行动上无任何表示。经常这样,必然会挫伤孩子的进取心。正确的方法是:在表扬孩子时,高度重视感情的作用,尽量做到“浓淡”适度。有时对孩子轻轻的一个微笑,也会起到许多赞美之词难以起到的作用。
2.表扬和批评的反差要“大小”适度
表扬不仅具有激励、导向功能,而且具有批评功能,例如对甲的表扬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乙的批评。有的家长为了督促孩子进步,总是过分笼统地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好,时间长了,无疑会使自己孩子丧失信心或产生抵触情绪。
3.表扬的方式要“实虚”适度
对孩子的评价应该是公正、准确的。但是,表扬作为教育孩子的一种多功能手段,在具体运用中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允许有一点“虚”内容。这里的“虚”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对事实的适度夸张。例如,孩子纯粹是因为好玩,挥着扫帚在院中“扫地”。爸爸妈妈明知如此也不必道破,应及时表扬他爱劳动的行为,这种夸张有利无害,因为它既是对孩子正确行为的肯定,又可以让孩子知道,劳动是一种美德。第二,是对孩子将来的期望。例如孩子的美术作业并不好,幼儿园每次作画,孩子总有自卑感。爸爸妈妈可以这样说:“你现在还没掌握方法,以后只要按老师要求认真去画,肯定会画得很好!”这种鼓励尽管超越现实,但对孩子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要把握好表扬中“虚实”的程度。为此,在含有虚的内容的表扬中,应该注意三点:一要有利于增进孩子自信心;二要不脱离实际;三要给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
表扬奖励相结合。孩子表现得好,可以适当地给一些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如给孩子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给一个小玩具、小食品等,以鼓励孩子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