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金凯瑞以前出演过一部电影,叫做《YES MAN》(好好先生),起初主人公在电影里对任何人的提议、请求或者帮助都习惯性地说“不”,而这一习惯逐渐对他的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他听从建议,勇敢地对先前说“不”的事说“是”,这不但改变了他的生活,还改变了他的人生。
电影的寓意是好的,对需要我们的人,对世界大声地说“是”,做一个“是先生”。
电影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电影传递给世人的大部分是一个理想的生活状态,美好的愿望和希冀是应该倡导的,但我想说,对于现实生活,我们有时需要勇敢地说“不”,做一个“NO MAN”。
曾经在与朋友的相处过程中,我就是一个不善于说“不”的人,朋友提议的事,或者是他不愿意去做而想让我做的事,我总会碍于朋友情面,或者不想破坏某个“众望所归”的美好气氛,“昧着”良心答应下来。
比如在大学时,某科完全不会的学科快要考试,朋友约我去看电影,内心的我是想安静复习,虽然经不住朋友的怂恿答应,但电影中满脑子都是考试,电影不懂,考试不会;亦或是在健身期间不能宵夜和饮酒,可是见到身边的朋友都在吃喝,自己说不显得特立独行,结果弄得自己头晕脑胀,肚子鼓鼓,还要不停忏悔破坏了自己的减肥大计......
而在自己答应后,朋友本以为我是满心欢喜地参与到其中,但心中的愤懑是很容易通过言语、表情和行为透露出来并被身边的人所体会到的,久而久之朋友以为我对某些人有情绪,便和我疏远。
慢慢地我发现,与其背对自己内心去迎合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步入敞开怀抱面对自己最真实的想法,真正用内心的想法去生活,才是最快乐、最本真的自己。
带着情绪做事,消极的情绪会弥漫在整个事情的开头和结尾,整个事情也是在应付的指导下匆忙完成,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效率,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个糟糕的、一事无成的自己。或许我们能在朋友的口中换得一个“老好人”的评价,可这有什么用呢?能为我换来本科文凭、研究生文凭,亦或是一个理想的工作吗?
二
或许有的人会觉得我太不尊重友情,不顾朋友面子,就不能委屈一下自己,顺应一下朋友吗?
或许有的人觉得我太现实,总为自己而活,难道人生就不能有一些虚度的时光,总围绕着自己转有什意思,何必那么拼?
或许有的人觉得我太功利主义,总会衡量的度量着事物于我个人发展的好坏,难道就不能轻松和糊涂一点吗?
“不。”
正因为我尊重和朋友的友谊,因此不愿意带着消极情绪去做一些表面上巩固友谊、内心却在不断拆墙的事;
我相信自己的努力是因为我的内心认为这样做是有助于我变得更强大,我的强大能让我保护身边更多我珍视的人,包括我的朋友;
我的人生它不长,我不能用它来为自己的蹉跎去悲伤。我的青春更是短暂,我要在人生最绚丽的这十年中去为自己的理想而活,变成我心目中的自己;
人生就是在一次次的选择中不断向前,成熟与幼稚的区别并不在于我们能比幼稚时做出多明智的选择,而在于我们能为自己的选择不后悔,为了让自己不后悔,为了不要再让自己觉得自己糟糕,我们天然地说“不”。
再者,朋友之间最重要的事真诚,真正的好朋友是会充分尊重彼此的选择和想法,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那样的友谊是不对等的友谊,也是不能长久的友谊。如果你因为某件更重要的事对朋友说了“不”,若他觉得你这是不珍视友谊的表现,那我觉得这份友谊不要也罢,因为这是用友谊的幌子来绑架你的内心,和这样的人做朋友,不会舒服自在。
勇敢地说“不”,是遵从自己内心最真实想法,也是真正用心与朋友相交。
勇敢地说“不”,也是对一个流于形式的自己,盲目的自己,没有主见甘于沉沦的自己说“不”。世界不缺少鼓掌的观众,渴望的是能坚持自我的主角;世界不缺少“老好人”,却寻不见“真自我”,与其“其乐融融”,不如“特立独行”。
三
说出那个“不”字并不难。
曾经《断舍离》中提出,要做到对物品和人生的断舍离,要有人生的“俯瞰力”,用宏大的视角来观察人生,需要的是会经常审视当下自己的生活,这样有助于抛弃那些对于我们生活形成阻碍的物品和关系。有一个方式就是遇到一个物品和一段关系时,在心中问自己“我需要它吗?”顺从自己的第一反应,如果是那就留下,如果不就果断舍弃,应为这是你作为常人出于自我考量最本能的反应。
因此对于一件要选择的事,就问自己“我需要吗?”如果回答是,那就快乐地答应,如果内心的答案为否,那就坚定地选择“不”,这样的选择,简单、明了,干脆,不带任何利益考量而遵循自己的内心。
创造世界的美好需要我们说“是”,但保持生活的明净、维护内心的旷达、剔除世故的缠繁也需要我们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