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利他与合作,网络人的天性
在《利他主义》的这本书中,作者阐述了,那些愿意帮助他人的人,在群体内部的进化中更容易胜出,我们的利他基因得以一直保持下来。我们为什么希望形成连接的关系?在远古的人类,那些集结成群的人们,更容易地域风险和入侵而增加了存活下来的几率,因此,渴望与他人建立连接形成群体的基因已经深深地植入我们人类进化基因中。不仅是人类,其他的社会性动物,包括蜜蜂、蚂蚁、企鹅、狼等物种都是依靠群体和合作的竞争优势而一代代繁衍下来。
按照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自然选择是无情和残酷的,只有那些“最适合的”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把基因遗传给下一代。按照这样的进化理论,那些自私的人应该更容易得到进化,而那些利他的人应该很容易被淘汰,因为他们付出了更多。作者从社会网络连接的角度阐述了,在社会网络中,我们会更容易选择合作,而不是自私。
社会网络是由四类人组成:合作者、坐享其成者、连接者和孤独者组成。群体总是处于变化中,在群体中,有的人合作,有的人则不会。从经济学角度看,人们都是理性和自私的,那么我们在群体中应该都会选择成为坐享其成者,因为从成本收益角度讲,这是最划算的。相对于经济人,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网络人”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中,人不总是自私自利的,也有利他和惩罚,因为我们彼此连接,我们也养成了关心他人的习惯,也关注他人的幸福。而且研究也表明,那些与陌生人来玩更多的人,与社会连接更加广泛和紧密的人,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的可能性更大。人类社会进化从个人到群体,从群体到部落,从部落到城市,再到种族和国家,再发展到互联网的今天,人们的连接关系也日益复杂。随着我们的连接程度加深,整个群体也越容易表现出利他行为。
超连接,开启“第二人生”
过去200年,全球人口从10亿增加到了今天的70亿,而且大部分增量来自于1960年以后。人们密度的增加,带来了人们连接和互动的增加。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连接方式。我们在互联网虚拟的世界中,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中与各式各样的陌生人继续互动和交流。一些研究表明,我们在虚拟的世界中,尤其是网络游戏中被赋予一些更加完美的角色,我们在现实世界中也会更加自信。
世界人口的增加,也带来了流动性的增加,而且随着智能手机、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发展,人类的互动和连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此进入了“超链接”时代。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巨大性,我们的网络规模和可交往人数剧增。
2:集体性,我们的共享信息和集体合作的范围更为宽广。
3:专业性,我们所建立连接关系的特殊性更加突出。
4:虚拟性,以虚拟身份展示自己的能力。
正因为有了大规模在线互动的条件,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社会网络。作者在最后指出,众多社会网络的形成有好的一面,当然也有坏的一面,我们能通过网络认识更多的人,同时很多人也有机会通过网络认识我们,同时也加快了负面消息在社会网络中的传播速度。
无论是细胞、蚂蚁、蜜蜂还是人类,群体的特征都可以从个体之间的互动涌现出来,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合作互动都是最为突出的特征。线粒体通过合作进化成为真核细胞,单一细胞经过附聚作用形成多细胞体,个体的集合合作进化成为像人类这样的超个体。
文明社会的核心在于,人们彼此之间建立的连接,这些连接行为抑制暴力、并成为舒适、和平和秩序的源泉。有了社会网络,人们不再孤独、从自私者变成合作者。互联网的出现,加强了这种社会连接的范围和密度,让我们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互连接,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