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链表的LeetCode做题笔记合集,Python实现
链表定义
# Definition for singly-linked list.
class ListNode:
def __init__(self, x):
self.val = x
self.next = None
24. 两两交换链表中的节点 Swap Nodes in Pairs
记录当前节点的前一个节点,当当前节点和下一节点都存在时,三元交换三个节点的next指针
返回交换完后的首节点
class Solution:
def swapPairs(self, head: ListNode) -> ListNode:
pre, pre.next = self, head
while pre.next and pre.next.next:
l = pre.next
r = l.next
pre.next, l.next, r.next = r, r.next, l
pre = l
return self.next
看到好多小伙伴在问,我来尝试解释一下“链表交换相邻元素”中 self 是怎么回事。
1.首先看到最后 return self.next ,可以看到作者是想把 self 当做链表的头指针使用的(注意:头指针 pHead 与传入的参数 head 是不同的,head 是第一个结点,而 pHead.next == next )。用头指针有什么好处呢?因为我们让头指针的 next 域(pHead.next)永远指向第一个结点,就是避免最后返回的时候找不到第一个结点了。
2.那么作者为什么可以 pre, pre.next = self, head 这样写呢?因为 self 是这个类的一个对象,所以在类定义的时候可以在任何地方,给 self 增加新的属性。相信大家都知道在 init(self, attr) 里面可以定义通过 self.myattr = attr 来定义一个 myattr 属性。其实这个语句写在任意一个类的方法里都可以,所以在原文 swapPairs() 里面当然也可以定义新的属性。所以这行代码应该理解为,pre 指向 self(虽然 self 不是一个 ListNode 类型的对象,但它只要有一个 next 就可以了),同时为 pre(同时也是为 self,它们是一样的现在)增加一个 next 属性,这个 next 属性指向第一个结点 head。
3.明白上面之后,这里就好办了。在第一次 while 循环的时候,pre.next 被赋值为 b(也就是原来第二个结点,转换为变成了第一个,也就成为了新链表的第一个结点。如果原来是[1,2,3,4],那么现在就是[2,1,3,4],这个 self.next 就是指向 2 这个结点)。所以最后只要返回 self.next 就得到了答案。
其实换个写法大家就好理解很多了:
pHead = ListNode(None)
pre, pre.next = pHead, head
也就是说不用 self 也可以,只是原作者秀了一把小技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