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难免都会自恋,但有良性自恋和恶性自恋的区别。
和正向积极的良性自恋者在一起,相互激励,共同成长,你会变得更好。
和消耗他人的恶性自恋者在一起,他们释放出的消极与恶意,会摧毁人的自尊,让人在自我怀疑中日益枯萎。
良性自恋的人有稳定的自我价值感。不会在挫败和批评中过分贬低自己。
也不会在别人的认可和赞美中妄自称大。
他们理智正常,在受挫的时候,会向内反省,
调整对自我的认知,修正自己的言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避免迁怒他人。
美国作家布思·塔金顿,曾讲过一个经历:
在一个艺术展览会上,有两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向布思走过来,
一个女孩拿出精美笔记本,希望能得到一个签名。
看到签名后,女孩却皱起了眉头,问道:“你不是罗伯特·查波斯啊?”
布思脱口而出:“不是。我是布思·塔金顿,《爱丽丝·亚当斯》的作者,二次普利策奖获得者。”
没想到,女孩扭头对旁边的女孩:“玛丽,能借给我你的橡皮吗?”
那一刻,布思所有的自负和骄傲瞬间化为泡影。
这件事告诉他,以后无论自己做出了多大的成就,都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
获取成就的布思也有自负和骄傲,但是他有常人的耻感和自知,
因而,他遇挫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都流露出了一个健康自恋者的特质:
稳定的自尊、理性的自省、正常的耻感、明智的止步。
恶性自恋者,他们没有稳定的内核。
对外界赞美有高度依赖,并以此来确定自我价值感。
他们从不承认错误,擅长甩锅,让别人为自己的错误担责,
习惯人际剥削与控制,拒绝接盘的人,会遭到他们残酷的打压和攻击,
良知泯灭的他们,很难对他人产生怜悯和同情,
他们只管为了达到自己目的而不择手段,哪怕把人逼向死路,都毫不在乎。
《飞跃疯人院》里的护士长,就是一个典型的恶性自恋者,
她用几近变态的控制欲,扼杀了病人的生命力。
她要求病人按照她指定的作息时间生活,不允许病人按照自己的需求作任何更改,
病人错过了洗漱时间,就无法刷牙,因为牙膏会被她按时锁上,
团体治疗,本应该是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让病人在建立起健康边界的基础上,共同探索问题。
然而,她却把团体治疗主持成了斗鸡大赛,
在众人面前,她无限放大病人的隐私,诱导病人彼此揭短,互相攻击。
误入疯人院的正常人麦克.墨菲,形象地描述了这一场景:
“一群鸡看到了某一只鸡身上的一滴血,都冲过去啄它,直到把它撕成碎片。”
护士长等人对爱好自由的麦克既恨又怕,
在她们看来,自由是个很危险的东西,因它会“破坏”制度、“蔑视”权威,
所以她们对麦克威逼利诱、百般刁难、残酷打压。
护士长表面上像一个尽忠尽职的白衣天使,
实际上,她把病人生活的细枝末节,都管控得严丝合缝,
病人对她唯命是从,像群星捧月一般环绕在她的身边。
谁如果不把她当宇宙中心一样地关注,忽视她,或者没搭理她,那注定没好果子吃:
“你必须听我的,否则我会让你付出代价。”
在别人眼里,她就是一个用暴力与谎言维护自己权威的恶魔!
她的“关爱”就像是一个令人窒息的镣铐。
她的“为你好”散发出的气息也让人深感不适,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
“你应该接受我的想法,按我说的去做。
哪怕你觉得非常不适,我也没有错,因为我的出发点都是为你好。
我没什么可反省的,更没必要为你的不适感到自责和愧疚。”
这就是“为你好”背后的潜台词。
病人跟护士长在一起呆久了,
本就微弱的一盏灯火,会被她彻底浇灭!所剩无几的一丝活力,会被她榨干如同枯叶!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恶性自恋者会把人拉向一望无尽的黑夜,看不到一丝光明。
健康自恋者能和人彼此成全,向阳而生。
“跟随蝴蝶走的人,看到的是芬芳的鲜花,而跟随苍蝇走的人,只能到达肮脏的沟渠。”
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至少我可以为自己作出选择:
什么人值得交往?什么人应该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