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场上的年金产品纷繁复杂,是不是随手抓一个都适合做养老?
别急,让我们把视野拉远到几十年后,憧憬一下那时的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形态的收入补充?
A账户:有一笔钱,花多花少,啥时候花,需要自己规划,账户的金额也是波动的,能不能花到老,不确定。
B账户:有N多笔钱,退休后每个月自动发,活到老发到老,发的钱数由年轻时的自己定,可以无缝补充社保退休金。
你更愿意选择哪种账户用来养老?我相信大多数朋友会选择稳定且确定的B账户,生命没办法预期,月月发钱,生命等长,光这个账户形态就值万金。
明了了养老金设置的初衷和理想模样,我们再来看看现在市场上的年金产品适不适合做养老用,首先,先说说两种不适合做养老的产品:
1、定期年金+万能账户
这类年金的保障期有限,短则8-10年,长则15-20年。通常从保单第5年开始返还年金,保障期结束停止返还,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终身现金流。
返还出来的年金,可以选择进入万能账户。万能账户虽然是终身的,但需要用钱的时候,得手动提取,取光了也就没有了。
另外,万能账户的保底利率(一般1.75%-3%)是可以保证的,高于保底利率之上的收益不保证。而且使用该账户也有一定成本,存入时有初始费用(1-5%),前5年领取也有一定手续费,有些产品甚至有每年领取不能高于20%的限制。
大白话:万能账户收益不能低于保底利率,但高出部分不保证。
是不是光听听就有点儿迷糊了,这是典型的浮动型A账户形态,选个保底比较高的万能账户(比如3%)用于资金储备没问题,单纯用于养老就不太合理了。
2、分红型年金
分红型年金的保证领取部分通常是比较低的,销售人员推荐时通常会演示高中低三档利益,一些投资能力强且比较nice的公司可以阶段性实现中高档分红给到消费者。但有一点必须明确,这个分红情况是不保证持续的。
一般在合同的「重要告知」里会明确提出:利益演示不代表对未来的预期,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如果保险公司经营成果低于定价假设,可能不会派发红利。
大白话:分红不会为负,可以为0。
因此,这也是浮动型的A账户,可用于强制储蓄,用来做养老年金,稳定性不足。
综上,养老金储备需选择专门的养老年金产品:
什么时候开始领取(55岁、60岁还是65岁),每年或每月领多少钱,领到什么时候,都白纸黑字写在合同里,刚性兑付。这样的年金,才能让我们的老年有一个稳定且确定的保障。
锁定这个形态的产品,你的养老金配置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下一步不同产品间要比对就是三个参数和增值服务。
三个参数:领取金额、现金价值和身故额。
如果有一款产品三者都高,那毫无疑问就是「买它」,可惜没有。
建议大家把“领取金额高”放在第一位考虑。为什么呢?
我们配置养老年金的初衷,不是为了退保取出现金价值(这是增额寿的功能),也不是为了身后给孩子留多少钱(考虑财富传承请选终身寿险),而是退休后每年可以多领一些养老金,保证老年时期的生活质量,所以如果是用于养老,“领取金额高”应首要考虑。
再说说增值服务,一些公司如泰康、光大永明等,养老金储备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可附赠投保人夫妇和双方父母的养老社区入住权,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优质养老社区极有可能成为稀缺资源,一床难求。存够养老钱的同时,给养老方式预留一个备选方案。
综上,不同的需求场景,需搭配不同的产品类型,如果选错了,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造成额外的麻烦。保险是复杂的金融产品,做决策前一定要仔仔细细研读合同,建议找专业的保险经纪人咨询把关。
结尾思考:以上是用于退休后每月基础生活保障的理想型养老金储备方式,那么,如果想储备退休后的“梦想基金”,如游山玩水、摄影绘画、茶艺绿植等不定期支出或者大宗的医疗储备金,有没有更适合的方式呢?我们下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