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过年回家的时候,偶遇一位初中同学,快20年没见,不知道说点什么,寒暄后留下了联系方式,后来他建了一个初中同学的微信群,刚开始就几个人,慢慢的,大部分同学都进来了。
刚建群的时候,大家都非常热情,一些上学时非常生疏的同学,居然在群里会有那么多话,而且我发现,他们聊的全是不痛不痒的客套话,聊到最嗨的时候,土豪同学还不忘发几个红包,就这样每天上千条消息,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群里的亢奋过去了一两个星期,我刚开始还发言,跟他们互动的也很开心,后来我渐渐不说话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很虚伪,我根本和群里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不曾有过火花式的友谊,而且那么多年不联系,早就没了共同语言,我怎么就有那么多话支撑我继续畅谈?再后来我每天都懒得看他们的消息记录,最后,我把群设置为消息免打扰,选择性地去浏览。
群里的消息一天比一天少了,约餐的那些人聚过几次,也仅仅只有十几个人,而且来来回回的基本就是那十几个人,他们在群里发过几张聚会的随拍,每张照片里总能发现有几个人在玩手机。偶尔群里热闹一下,也仅仅是某几个要好的人在那里说话,今天是这几个,明天是那几个,而当某几个人要好的人说话时,别人都不插言。再后来,干脆好几天都没有一条消息,有人发现群不热闹的时候,曾设想发红包刺激一下,刚开始都哄抢,又热闹一阵子,后来再发,大家都懒得抢了,因为抢完还得说话,可又不知道说什么,慢慢的,群又回归平静了。
最后,当大家真的在群里找不到任何新鲜感的时候,群死了。
从群出生到群死亡,也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中间有好多同学加了我的微信,在朋友圈,我们也曾互动的不亦乐乎,直到某一天,几乎是我发现自己在群里虚伪的同时,我发现我和这些生活没有任何交集、就连回忆也那么模糊的同学,也仅存了冠冕堂皇的所谓的衣冠楚楚式的表面造作,在他们发的朋友圈里,除了他们那张朦胧在我记忆里的二十年前的脸,其他的,和我的生活没有半点瓜葛,我除了给他们点赞,再无其他语言来表述,因为我压根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而点赞,也仅剩下了表达维持既亲切又疏离的关系之意,别无它言,仅此而已。
有些同学只在群里和我聊,而私下里从来不单独说话,我们的关系,也仅仅维持在群里,有时候有事找我,也在群里喊我,而不是单独私密,或者直接电话联系。我很惊诧于这种沟通方式,为什么打算找我说的事情,要让大家看见?难道是为了满足别人的偷窥欲?亦或是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在公众面前的表现欲?可能都不是,我猜测应该是这样的:群,就像是一个化妆舞会,我们都在网络的面纱下扮演各种角色,内心都有自己的秘密,而面纱下的我们早已学会了怎么在陌生而熟悉的圈子里与他人保持有距离的亲切感,不愿意私聊,因为建立在彼此不太熟悉下的私聊不会延续太久,而只有在群体里,我们才能堂而皇之的大讲套话、假、废话,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才能在城府修炼至极时保持一种即礼貌又默契的疏离,互不伤害,皆大欢喜。
朋友圈里好几百人,真正能算朋友的能有几个?这是我一个朋友的原话,曾经他在弥留之际,需要很多钱,联系了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只有有限的几个人愿意借钱给他,而那些平时在圈里、群里聊的死去活来的所谓朋友,却一个也没有向他伸出援手。那些在他的朋友圈疯狂互动、点赞的朋友,也仅仅是游荡在线上的孤魂野鬼,线下,却淡漠的一文不值。
微信真是个好东西,它使我们的社交网络人数无上限,但是我们不是跟所有的人都有那么多可说的,所以,我们都在和朋友圈里、各种群里的人保持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关系。多年不见却真的没话可说的所谓同学、商务合作伙伴里被冠以兄弟名号的所谓朋友、工作中有业务往来却真的不同道的同事,等等等等,我们无法抛弃他们,而且我们必须和他们互动,才能让对方感到你的存在,维系若有若无的关系。当你真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点赞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让一切欲言又止、哑口无言、黔驴技穷,变得云淡风轻、恰如其分、无需回复,互动到此收官,宾主尽欢。其实这是一种人际关系连接的幻觉,但它却促成了一项伟大的社交活动,互联网时代造就了这样一种两全其美,快活之至!手动点赞!
朋友圈里有很多卖东西的,每天刷刷刷,没完没了,看的我骂娘的心都有了;还有一些天天发心情,不是骂人就是要死不活的,充满负能量;更有一些每天都在无脑转发“美文”的,每天十几条,天文地理牛鬼蛇神坑蒙拐骗阿弥陀佛,无所不尽其极;等等诸如此类,他们占用了我朋友圈里的有限资源,而这种霸占,分明就是对我无声的强奸。我把他们全部设置了权限,永不查看其朋友圈,我不会把他们删除掉,毕竟我们是朋友,但是,他们已经被我埋葬在朋友圈里了,而且他们将永远活在我的手机里。
有一次我发了一个朋友圈,是我写的一幅字,一位淡如水的朋友跟我互动,说向我索要一副,我说好啊,在下不才,感谢赏脸,他说,啥时候给我寄来啊,我说啥时候都行,他说,那谢谢了,我说客气啥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鬼才知道我写完到底该寄到哪,鬼才知道他是不是真想要,鬼才知道网络背后的他到底内心在想些什么,其实我在想,你都不如给我点个赞来的更贴切。
很多时候,我们善于而且乐于用一种新的交际方式来表达自己,这让我们的交际变的很轻松,其实事实呢?我们只是在利用这种方式在掩饰自己交际的无奈和缺陷,当我们不愿意更直白地向对方表现自我的时候,虚伪,便慢慢地侵蚀着你我的灵魂,在我们以线上活动来拓展圈子的同时,危险,也正慢慢袭来。
我开机了,朋友多如牛毛,但当我关机时,朋友就死了一大片,你和我一样,我们都是时代的产物,涤荡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不谈成败,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