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衡量一种思想理论先进性的根本尺度。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深刻体现这一科学思想的鲜明特色和根本立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了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了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不断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成长起来的、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民领袖,具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情怀和使命担当。习总书记曾经在2014年考察内蒙古时,叮嘱:“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将极分化。”这精辟阐明了我们推进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和鲜明指向,凸显了中国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
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多从群众角度着想,多听群众意见呼声,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地增进民生福祉,让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