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这个词语的出现,本身就带着一种他人天然的嫉妒,毕竟这种作弊式的将人生的起跑线往前推是没有任何人会本能的喜欢。于是普通人对天才的态度便出现了非健康状态的落差——期待、羡慕、嫉妒,普通人的理想化客体与人格整合的缺陷在其面前暴露无遗,这时候天才倒挺像一个镜子,对反射他人不健康的心理状况有着良好的效果。不过今天讨论的主要还是天才本身,即,天才的困境,我们把一切他人赋予天才的光环、期望和评价剥掉,当天才成为一个和普通人并无二致的主体时,我们可以看到,几乎全部的天才的主体,在他们出生之时,就注定的陷入了不自洽的状态。
在分析天才的不自洽之前,需要先对天才做一个心理学上的定义。天才将定义为在出生时便具有某种强大内在资源、或者强大的整合和内化外在资源的能力的主体。乍一看,这很棒呀,怎么会不自洽呢?不自洽,恰恰就是处在天才主体的客体关系上。将这样的不自洽展开,我们可以获得天才主体的维度所出现的困境。当这些维度的困境展开以后,也许很多人都会像我一样心生感慨——生活对于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上天给了天才一个优秀的大脑,就必然会把天才放在他大脑最难发挥优势的位置上。
一、社会链接的困境。
天才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众多文艺作品的主题。这也是客体关系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即,天才的主体与其所处的客体环境的维度差,会产生是没问题,又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社会链接的困境,关键词是“屏障”
1、“想不通、不理解、跟不上”
设想一个初中的班级环境,在班级里一个什么都能考高分的学霸,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问他一个难题,轻松的解释开了,这时候我们分别进入这两位主体的视角。对于学霸而言,他只会觉得这道题如此简单,但是难以考虑到为什么普通学生为什么不能理解问题这一层面;同样,普通学生就更没办法理解学霸为什么知道这个题的解题思路了。这样、一个互相“想不通”的屏障出现了;再来设想另一个场景,老师发现了学霸的天赋,开始让他参加知识竞赛、领导班级活动,“毕竟天才是全能的嘛。”第二个屏障来了,绝大部分天才的天赋也只是“某一方面”的,但老师这个角色如果不去理解到这一点,如同看到一个自己无法解释的神奇玩意,就一笼统的把他当做一个宝贝,安放在所有自以为可以让天才发光发热的地方,意图让天才所有的插口上都能有电出来。这样的“不理解”甚至比“想不通”更糟,至少“想不通”还想过;最后一个场景,切换到家庭里,青少年思维活跃,如果还是一个天才,那更不得了,从信号会不会致癌到转基因能不能吃,学霸用他超强的结构性思维在一切现实存在的关联之路上飙车,父母才想到第一步,孩子已经冲到了第三步、第四步了,父母那破旧不堪的小三轮怎么跟得上?不得已,“为了孩子”,父母只能作弊了,强行堵截孩子的思维,让他服从于小三轮的速度,或者干脆停下来,如果父母没有能力,也就根本跟不上孩子的思维,这种“限速”成为了天才社会链接的第三道屏障——未来在社会存在中如果没有和他同样高速思维的人,他就需要一辈子的限速,或许,一个天才就此被抹杀了。
2、自傲
天才没有点自傲是不可能的,天才也有他自傲的资本,和他人的落差自然会让天才的大脑进入一种批处理模式,对待普通人如生产线一般的解决他们的问题,甚至更高傲点的切断和普通人的联系,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由天才主体向外的屏障,这个屏障不仅挡住自己发现普通人同样有天赋的部分,也挡住了发现自己不足之处的机会。
两大凶手内外协同,让天才困死在社会链接的孤岛中,天才外部的资源路径在各种屏障的作用下逐渐枯竭,内在元素难以继续丰富,社会功能也每况愈下。天才主体就在这些屏障中渐渐枯竭,泯然众人矣。
二、资源困境
1、“理解人”的缺乏
这个时候,也许我们看到了,天才最缺乏的便是理解,理解天才的人,这是天才最需要的外部资源,不过,恐怕这对社会来说,要求太高了,毕竟思维速度能勉强跟得上天才的也只有金字塔尖的一小部分,能理解天才的大多也是同种性格类型中的佼佼者。这也就是《天才少女》电影中舅舅弗兰克和玛丽温馨融洽的接口所在。紧接着第二个麻烦来了,如果这个同属性的佼佼者恰恰也是一个陷入困境的、封闭的、元素少的、抑制性、甚至全能控制的客体,那不仅无法成为天才的理解人,反而会将天才的社会功能进一步的摧毁,继而摧毁天才主体本身。所以,这个理解人要做到的将不仅仅是高度发达的思维结构,更需要丰富的情感通道,能将天才的周围几乎注定会形成的屏障打开,让天才看得到他人的闪光点和自己的缺乏点,同时成为那个天才和社会间的桥梁,将天才从屏障中引回社会。不过,这样的人,相比起某一特长的天才来说,是不是更少了呢?
2、经济条件的缺乏
经济条件的缺乏简单而暴力,是杀死天才的第一杀手。贫穷导致资源匮乏、资源匮乏导致养育人的格局狭小、眼界狭隘、生存焦虑、元素贫瘠、人脉单一,进而引发的抑制性客体、全能控制、甚至自体障碍,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每一步都会导致其养育的天才走向死胡同——被养育着反过来使用,成为各式各样的赚钱工具、考试工具、炫耀工具来代偿资源的匮乏。即使有如《天才少女》中在舅舅家生活的玛丽一样,有幸跨出了家庭这一步,教育资源的匮乏又挡在了面前,天才的能量所需要的外部塑造和补充是如此的少,以至于难以支撑起天才天赋以外的部分,就像拥有一条长长的木板的木桶,其他面向上的短缺让社会资源之水哗啦啦的流走,那一条长长的天赋板并未起到它应有长度的作用。天才不发挥天赋,那便不是天才。资源匮乏的家庭里走出的天才,似乎一生都难以走入自洽。
三、社会期望的困境
几千年来,人类生活的最重大的该比几乎都是被天才推进的,天才对于人类的意义有多么重大不言自明,那么当一个孩子被发现是天才的时候,他的人生是将会变得更美好,还是更一团糟呢?影片里的中心矛盾便是社会对天才的期望和天才个人生活的相互争夺,这似乎让天才只能对人类和自己做一个艰难的二选一的决断(天才们封闭的痼疾部也造成了这一个个二选一的悲剧?),不论最后选了谁,无法自洽都变成了注定。尽管电影最后给了一个自洽的美好结局,但是当电影结束的时候,我问我自己的依然是——这样的好事,又能有多少呢?
四、自我脱困
尽管天才的生存环境如此恶劣,但也阻挡不了他们中的不少人占到人类的巅峰,毕竟他们是天才啊。他们只要拥有一些思维结构,一些独立的自我意识,再加入一点外部的加持和点化,他们自己是可以悟到自己是谁、该干什么、要怎么做的,这是天才的优势,也是天才的责任——他们有能力,也有义务自己将自己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