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你送你的妈妈一份礼物了吗?对于已经长大甚至远赴他乡的我们来说,节日或许逐渐变成了一种行为仪式。一通电话,一份礼物……我们大概很少会去思考,此刻我们与妈妈建立着怎样的连接,以及,我们与妈妈之间,应该如何“相爱”。
我的一位老乡朋友,她与母亲的关系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母女关系。她们几乎无话不谈,相处如姐妹、朋友一样自然。我的这位朋友也是我遇见的为数不多的人格健全的姑娘。跟她相处总是如沐春风。她几乎没有攻击性,并且能够放下“自恋感”,全心全意倾听他人并予以真诚的回应。
而我的另一位朋友,她给人的感觉特别“中性”,几乎没有太多女性色彩。通常来说,这样的女生大多在潜意识里存有对母亲的不认同,因此拒绝了这份女性气质。和她深入交流之后,果真发现,她鲜少能从母亲那里得到什么关爱。
当我们与母亲的关系缺乏连接,或者连接不够紧密,会发现彼此很难有效沟通,甚至也不能很好的传递爱,表达爱。
看到并且接纳母亲对我们所构成的影响,是我们修复断裂,增加认同的第一步。
因此,我今天想要跟大家聊一聊中国式母亲的典型缺陷。
1 控制
控制欲强的妈妈会表现在:
过于关注,甚至监视小孩的一举一动;小孩的一切活动必须向她汇报,行为前必须得到许可;对小孩的生活盲目指点,横加干涉。
一些母亲虽然没有上述严格的控制行为,但她会在很多事情中加入自己的意志,把自己的意志等同于孩子的需求。例如孩子说自己吃饱了,母亲会认为孩子吃的太少,进而逼迫孩子再多吃点。
最直戳人心的莫过于还要加上“我是为了你好”这句话。
控制感强的妈妈往往给人一种“强势”的感觉。她们很容易培养出“表面”上的“乖乖女”,一旦乖乖女步入青春期或进入恋爱婚姻后,会变得专制、控制,或者用一种“隐性攻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当她们这么做的时候,其实是在宣誓自己的控制感,以反击潜意识中那个“强势的妈妈”。
也有另一部分孩子,在这种约束和控制下变得失去自我意志,没有主见,过于依赖父母。
对此,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个精彩的论断,“假如母亲较富于权威性,女孩子们可能模仿她,变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则始终站在防御的地位,怕受批评,尽量寻找机会表现他们的恭顺。”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对我说,她对待有要求命令的字句尤其敏感,总是会一触即怒。这大概是她对那个“控制”自己的母亲最直接的反击吧。
2 否定
许多妈妈可以很好的照顾孩子的起居,不会过分干涉孩子的行为和想法,但她们经常用否定句与孩子沟通,不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认可孩子的行为。
“这点小事你怎么又哭了,你看别的小朋友多听话,就你不懂事”
“你怎么总是撒谎”
“你一点也不体谅妈妈”
“你除了这个还会做什么?”
长期在父母批判下下长大的孩子,自尊感较低,认为自己不够好,容易感到自卑。如果一位妈妈经常对孩子表达“你对我不够好,你不是一个好女儿”,那么可能造成的结果是,女儿一旦在关系中受挫,会不自觉地认为是自己的原因,自己不够好;或者,她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试图向妈妈证明:“我是一个好女儿”。
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约翰·洛克曾经说过:“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惯于表达否定的妈妈,往往是一个恐惧真实的人,或者说难以接纳自己的人。她们害怕看到自己孩子的缺点,不认同孩子的情绪,所以用一种否定的方式表达,希望孩子可以不要这样。
这样的妈妈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她们把瑕疵视为大敌。事实上,能量是流动的,任何负向行为和情绪,一旦被理解和接纳,便可以转化为正面的引导和激励。
3 忽视
除了明显的抛弃行为:离婚、丢弃等,中国式母亲对孩子的“忽视”主要体现在:
1、因为工作等原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无暇顾及孩子更细腻的心理和精神内在需求;
2、不认为孩子有丰富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3、过度自恋,以自我为中心,从而无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妈妈是超人里的黄圣依就是一个典型的“忽视”型妈妈。在某集节目中,安迪被节目组从奶奶家接到录制点,因为天气冷,黄圣依一下车就拽着儿子往屋里走,但是安迪的手却不小心被车门划伤了,大喊了一句:我的手!而这个时候黄圣依却不闻不问,反而说安迪你累不累啊,接着安迪又小心的说了句我的手,这次黄圣依直接压根不搭理他了。
父母的回应对于儿童来说就像是一面镜子。恰到好处的回应就像一面优质的镜子,能让孩子建立真实可靠的自我内在形象,而没有回应则会让孩子用幻想的方式去猜测父母的可能反应,并且误以为是真实的,久而久之,容易形人格层面的问题。
例如,有些被父母“忽视”的孩子,无法确认自己的情感需求是否合理。他们会认为自己不值得被人关注,并容易产生自我怀疑。有的孩子则可能形成对“认可”和“关注”上瘾,在关系中不断满足对方的期望,以期获得母亲的关注和认可。
你可能会看到,
你的叛逆是为了挣脱母亲的控制;
你的自卑,是源于接受了太多否定;
你的封闭,是源于曾经的情感需求被忽视;
……
烙印已经存在。比起一味归咎于 “父母”,我们更应该通过意识改变自我。毕竟妈妈也不是生来就是妈妈的,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啊。作为被怀胎十月生下来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去理解和接纳妈妈呢。
事实上,当我们意识到原生家庭,意识到母亲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包括好的与坏的),我们就已经从这张大网中脱离出来。我们觉知因果,并学着理解妈妈,与她构建连接,认同就会随之产生。我想,这会是我们送给妈妈,也是送给自己最好的节日礼物。
父亲节也快到了,你想好你要送什么了吗?礼物不用贵重,但一定要包含满满的心意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