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是关于在爱情里遭遇暴力的。
一个24岁的姑娘因为工作关系结识了同龄的男生。这个男生平时在工作上很是照顾她,也很有进取心,姑娘们一般对这样的男生容易没有抵抗力,很自然地,他们在一起了。
可是相处没多久她发现这个外表看起来有些斯文的男生,居然有暴力倾向。在近两年的相处中她被打了三次,她试图平静地回忆那些痛苦:第一次甩了她两个耳光,后来在男生的下跪中得到了原谅,但约定如果再有第二次就分手。没想到她很快就又迎来了第二次,这次她坚决地选择了分手,后男生哭着求她,通过朋友求她,她心一软就又在一起了。第三次打的她眼角充血,全身瘀伤,她的手机,钱包都被男友夺下,她只好偷跑到邻居家却又被拽回去暴打一顿,如果不是邻居替她报警,她说那次很有可能就被打死了。
和有暴力倾向的人在一起,结局只能是和暴力同床共枕。它就像一颗潜伏在你身边的不定时炸弹,一个不小心随时就会被引爆,炸不死你也会把你炸得血肉横飞。
关键是第三次被打后她居然还脑残地打电话问主持人要不要原谅对方。
问问你自己吧,你身上的那些淤青难道还不足以告诉你答案吗?
她将被打之事告诉父母后,父母竟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她几句,还说报警丢人现眼的。
听完她的故事,我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
主持人怒了,我也汗毛倒竖起来了。
一为那个懦弱而不争气的姑娘。和有暴力倾向的人在一起本身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没有本事将那些沙子养成珍珠的话,在你被打一两次后,那些皮肉的创痛和心灵的创伤,难道就会在他膝下无力的下跪中愈合了吗?你的爱情被摔了耳光后再给你一块儿糖,难道就可以一笔勾销了吗?他一而再再而三的专挑你这种软柿子捏,都快练成龙抄手了,皮糙肉厚的你,难道已经麻木了吗?
大概是打的你还不够疼,你记吃不记打,给块糖之后就又忘了伤疤。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爱打人的人,是你的软弱纵容了他,是你惯的,是周瑜打黄盖,人家愿打你愿挨。
你的爱情姓打,她已经被深深的烙印上了打的痕迹。你承认吧,你有受虐倾向。这是当你茫然无助的问主持人还要不要继续和他在一起后就已然诏告天下的。你记着,你的下场,不是缺胳膊就是短腿儿。
二为那样的父母。放任自己的女儿被打而熟视无睹,仅仅只是因为怕报警而让他们丢人现眼。和你们的面子比起来,难道女儿的人身安全就那么不值一提吗?即使不报警,难道就不能采取别的免于女儿再受伤害的措施吗?面对暴力,你们坐视不管的本身难道不比暴力更暴力吗?
那是你们的女儿啊,亲身的,你们怎么就能在女儿被打后轻描淡写地说她几句就了事呢?殊不知,比起报警觉得丢人,这样不作为才是更现眼的事儿呢!
三是为那个打人的男生。有暴力倾向的人多半源于原生态家庭,家庭环境的不健全会给幼小的心灵蒙上一生都难以挥去的阴影,家长责任的缺失,家庭结构的不稳定,家庭教育的错位等等都会给孩子带去不可磨灭的影响。如果一个孩子小时候就经常被抱以拳打脚踢,那他长大后也多半会报复发泄到别人头上。那种刻在骨血里的伤害会一直提醒着他,一有机会他就会在那些伤疤里重新咀嚼出血腥来,他必须找一个出口发泄出去,和他在一起的那个人理所当然地就成了他的出气筒,发泄完后又后悔不迭,使尽浑身解数求着原谅,被原谅后还是会周而复始,如果再加上女孩懦弱心软,就更会助长他有恃无恐。
这还是在谈恋爱阶段,一旦结了婚有了孩子,那气焰岂不是更得嚣张到可以燎原?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有一次在别人的婚礼上她男朋友因为一言不合当着那么多朋友的面打了她,她哭着跑出了酒店,也跑出了那个男人的世界。不管那个男人怎么软下来求她,她都没有回心转意。
她的坚决,令人激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