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心中的花,总是被赋予了人类的性格。人们常说,百花齐放才是春。其实百花并不是一齐开放的,她们开放在不同的时节和地域。春天是花开最多的季节,所以才有了群芳争春的说法。
因此,那些不在春季开放的花,就被视为与众不同,比如荷花、芙蓉、菊花、茶花之类,都被视为清高、孤傲之花。而那些开在春天的花,就成为争春之花。人们看待这些花,如同看待在红尘中追逐名利的芸芸众生。
然而,春花之中也分三六九等。那些形、色、香皆无可取处的小花,自然人们懒得评价,如同那些庸庸碌碌的人。可即便是那些名花,也有不同。
梅花开得最早,且形、色、香俱佳,被视为“花魁”。正因为开得早,所以反而错过了百花争艳的最热闹时节,被人赞为“无意苦争春”——真是傲骨清流。
迎春花开得也挺早,但是颜色不是红白娇艳。迎春花的外形和香味都过分低调,更多是陪客的角色,要争也争不动,如同大观园里的二姑娘迎春。
梨花也是春花,却是颜色素净,不是红妆艳丽,所以,丘处机曾赞美梨花: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既然不同列,那自然也不属于苦争春的。伤春时,大家才会想起她。
兰花深藏幽谷和静室,是文人墨客洁身自好的自喻,她的姿态高,也不属于争春的。兰花是高人逸士,隐居起来,释放出“王者香”,等待礼贤下士的君王来发掘和重用,这个气质,让人想起了妙玉,清高中带点儿矫情,虽然也是春花,也有春心,但情绪上不那么炽烈,显得有了贵气。
李花也是娇艳春花,却不如桃花杏花那样常见,气势上就差了些。属于争春不甚成功的,也只能做个陪客。
牡丹也是春花,但她是花王,不必争,春就是她的,依此类推,芍药是花中宰相,她也不必争。
争春争得最厉害的,还是桃花和杏花。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这是唐代诗人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意思是天上的碧桃是用露水浇灌的,日边的红杏是靠着白云栽种的。唯有芙蓉花是生长在秋天水上,所以不会在春天里哀怨自己未能像桃杏一样趁东风而开放。
这首诗是高蟾进士落第后写给高官礼部侍郎的诗作,表现了作者对进士及第的幸运儿的羡慕和对自己才华的自信,高蟾当然希望侍郎能够赏识自己,虽有所求,却不卑不亢。桃花杏花固然好,但是他们的成功是因为有背景,而芙蓉花,绝不逊色于他们,甚至比他们更美,只是还没到开花的季节,而且没有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暂时不如他们的显赫。
“天上碧桃”和“日边红杏”写的是进士及第的幸运儿获得的恩宠,高蟾对他们能从此平步青云是很羡慕的。但同时作者也隐晦地表示,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靠关系而不是凭借真才实学获得成功,所以说“倚云栽”,“和露种”。在高蟾的诗中,他用来自比的荷花是高洁的,而那些天上日边的桃花、杏花,其实是凡俗的。这种酸溜溜的情绪从字里行间散发出来,千年不散。
自古以来,桃花和杏花总是作为春天最常见的花,得到大家的喜爱。喜爱的人多了,就成为比较世俗的花,不像兰花、荷花、桂花、梅花之类,有那么多高雅的文化内涵。她们属于最常见的争春斗艳的花。
由于杏花有变色的特点,会从红色变成白色,给人一种机遇难料的感觉。而且她也是幸的谐音,象征着幸福和幸运。《红楼梦》书里出现的第一个幸运女孩儿就是甄家的丫鬟娇杏。
娇杏并无十分姿色,只因偶然多回头看了一眼穷秀才贾雨村,就被一见钟情,贾雨村飞黄腾达之后,就特意娶她为妾,后来还被扶正,成为夫人,实现了阶层跨越。曹雪芹评价她“命运两济”。娇美的杏花,是侥幸的意思。
杏花作为春花,地位似乎有点尴尬,她没有梅花那样争先花魁的冷艳,也没有桃花那样深入人心的浪漫,更没有梨花那样冰雪哀艳的孤芳。她不是最香,也不是最美,可她却是争春争得最起劲儿的花。因此,经常被视为是一种世俗进取心极强的花。“红杏枝头春意闹”,中国古诗中的杏花都是美艳、富有生命力,且不甘寂寞的。
书里第一次出现杏花,是在大观园的稻香村,黄泥矮墙和茅屋的背景,“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红杏花消减了黄泥墙的黯淡,增加了农家野趣,也凸现了生活和青春的活力。“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何况是几百株杏花(要知道陇翠庵红梅也只是十几株而已)。
稻香村的主人李纨,是槁木死灰一样的寡妇,自然不会红杏出墙。这里的红杏暗示的是她的凡俗之心。
李纨最大的凡俗之心就是贪财,她的月钱是每月二十两,与贾母王夫人一样,此外贾兰每月有二两月钱。加上园子地取租,一年有四五百两银子。
要知道凤姐等普通儿媳每月只有五两,少爷小姐们每人每月只有二两。上学的少爷每年多八两银子,小姐们每月多二两脂粉钱,这两项还被探春裁减了。
这一年四五百两银子说多不多,贾赦买个妾就要八百两;可是说少也不少,刘姥姥说二十多两银子就够庄户人家过一年了,大观园包产到户后,一年能省下四百两银子,与李纨的年收入持平。
李纨生活俭省,所以是个隐形的财主,但是她还是舍不得花钱陪弟弟妹妹们起诗社,一定要求凤姐融资。探春改革时,感叹蘅芜苑和怡红院没有可以牟利的产品,李纨立刻指出蘅芜苑的香料和怡红院的干花非常值钱。作为一个安享寡居生活,一概无见无闻的贵族寡妇,李纨对金钱和市场有着出人意料的熟悉,这说明,她一直在暗中关心这些。判词说她“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需要积阴贽遗儿孙”,大概意思是暗示她后来因为贪财养老,而做出了损阴德的行为,导致祸及儿孙。
另外一位与杏花有关的人物是邢岫烟,她以贫贱出身而得与豪门公子薛蝌订婚,算是获得了世俗眼中的成功,虽然她从未刻意追求过这些。宝玉看着绿叶成荫子满枝的杏花,就想到了她。岫烟的结局应该是正常活到了“乌发如银,红颜似槁”的年纪,她以闲云野鹤、与世无争的姿态,得到了世俗红颜羡慕的结局。有时候,苦苦追求的人却偏偏得不到;不争不抢的人却无意中取得了成功。命运就是这么喜欢开玩笑。
书里的杏花代言人是探春,她在怡红院的夜宴上,抽到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暗示了她未来嫁给王族的命运。探春也具有相当的凡俗之心,她对于经济财务十分关注,对于家族兴衰和功名利禄也很有兴趣,常说如果自己是男子定要做一番事业,红杏开花娇艳,向高处生长,象征着探春的高远志向和积极的处世风格。
在贾家三位小姐中,探春是最积极入世的一位。她无法像嫡出的惜春那样孤高冷漠,更无法像同样庶出的迎春那样逆来顺受任人摆布。她努力进取,展现才华,借此赢得长辈的重视和仆人的尊重。
探春的生母赵姨娘是个俗气的人,探春却被赞“老鸹窝里出凤凰”,其实探春外貌酷似其母,原著形容她“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王夫人讨厌的晴雯也是“水蛇腰,削肩膀”,可见,晴雯身材与探春一样。探春的描写,最后两句耐人寻味: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赵姨娘是俗气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探春没怎么闹过,主要是探春妈时常出来闹一闹,连累得探春也沾染了几分俗气。
探春比她母亲胜在有了文化,有了文采,所以能令人“忘俗”。探春对于世俗的活动积极参与,对于世俗利益也极为关心。积极入世,有上进心,固然是好事,但是过分追求世俗利益,就难免堕入俗道。
探春看了赖大家的花园就立刻想学习开源节流,才办了两天时事,就把朱子的《不自弃文》看作是虚比浮词,所以宝钗批评她“利欲熏心”。这是原著明写的探春之俗。
刘姥姥游大观园时,参观探春的房间: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佛手其实是香橼的一个变种。香橼,为芸香科植物枸橼,或香圆的干燥成熟果实,外皮含有挥发油,气味清新淡雅,可以做室内空气清新剂。
明朝画家、文学家、园林设计家文震亨在《长物志》里说:“有古铜青绿盘,有官、哥、定窑青冬磁、龙泉大盘,有宣德暗花白盘,苏麻尼青盘,朱砂红盘,以置香橼,皆可......然一盆四头,既板且套,或以大盘置二三十,尤俗。”
雍正的裘装对镜轴里,美人身后盘内的佛手就遵此训,仅放了两三只大佛手——即便是宫廷,也没必要摆阔。
而探春房间里放了数十个大佛手,颇有点儿水果店的即视感。——正是文震亨所评价的“尤俗”。佛手的摆放,是对探春之俗的一处暗写。“忘俗”并不是“不俗”。俗,才是杏花本色。
原著第三十六回:
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因此祸延古人,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众人见他如此疯颠,也都不向他说这些正经话了。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话,所以深敬黛玉。
这段话,说是“宝钗辈”曾经劝宝玉努力读书,立身扬名,引起宝玉反感。原文写的是宝钗辈,说明不是只有宝钗,那么还有谁呢?惜春冷漠求佛,迎春老实巴交,此时湘云未来,那么应该就只有探春有可能也劝过了。探春自己是主张追逐功名和地位的,如果她是个男孩,恐怕也是贾兰那类人物,要被宝玉讥讽为“禄蠹”了。
争奇斗艳的杏花一般的探春,一心追求家族利益的稳定和个人地位的提升。她终于抓住了属于自己的机遇,成为日边红杏,嫁去海外为妃,得到了一生苦苦追求的崇高地位,但她依旧是薄命。
桃花在春花中,地位比杏花略高。桃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家庭幸福。《诗经-周南-桃夭》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句子,说的是诗人看见春天柔嫩的柳枝和鲜艳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轻貌美和她给家庭带来的幸福。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营造了一个桃花盛开、民风淳朴的理想世界。桃花是完美世俗生活的象征。
夜宴中袭人抽中的花签是桃花,“桃红又是一年春”,取自南宋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东风又是一年春。
花开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南宋灭亡后,谢枋得在浙赣交界一带抗击元兵,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不久,信州失守,他变易姓名,躲藏在武夷山区,卖卜论学于建阳市中,一住十二年。此诗借门前桃花开放,结合自己逃难现状,抒发避世怕人知晓的心理,也表示了与新朝的决绝。诗中没有直接描绘庵中桃花盛开的景色,而是借景抒情,把幽静的小庙,比作逃避秦王朝暴政的世外桃源,希望在此隐居避难,从此不与世人交往。身处乱世的谢枋得,眼见山河破碎,国土沦丧,忧心如焚,此诗表露了他的忧愤之情。
用以忠义著称的谢枋得的诗来送给袭人,这是曹雪芹对袭人人品的肯定。
袭人有着桃花一样的外貌,虽不及晴雯,“然放在房里,也算得一二等的了”。她做事勤快谨慎,心里眼里只有一个宝玉,也是个宜其室家的好女人。她不但“温柔和顺”,而且“似桂如兰”,在丫鬟中是有见识的,“和气里带着刚硬要强”,是有内秀的。谁娶到她就是谁的福气。
一个普通的男人,如果要有机会在《红楼梦》里选一个妻子,最好就是选择袭人,她的才貌都是恰到好处的优秀,让人喜欢,却又不会给人压力。而且她特别会持家、会照顾人,谁娶谁有福。
贾家败落后,袭人嫁给蒋玉菡,如同找到了躲避秦乱的桃花源,但是后来遇到宝玉,他们夫妇又旧情不忘,继续供养宝玉,只是面对昔日的男主人和情人,袭人肯定也是惭恨不已。宝玉曾被黛玉打趣为渔翁,倒对应了诗里“渔郎”的角色。
袭人柔媚娇俏,是宝玉的初夜对象。小戏子芳官和袭人都姓花,也是书里仅有的两个被骂作“狐媚子”的人。芳官外形俊美,口角锋芒,可爱也经常惹祸,是个淘气懒惰版本的袭人。浪漫、爱惹事,这是个犯桃花的小淘气鬼。
芳官在怡红院的夜宴上,唱了一支《赏花时》,讲的是何仙姑在天门扫落花的故事,扫的是碧桃花。
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眼向云霞。洞宾呵,你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叫人留恨碧桃花。
戏中的何仙姑在蓬莱山门外打扫落花,此时已列仙班,预备要去赴蟠桃宴。吕洞宾去人间度人来替她扫花。何仙姑担心吕洞宾办事不靠谱,耽误了她赴宴。
桃花在此象征着凡俗之心。桃花扫干净了,何仙姑就可以真正成仙,放心赴宴吃蟠桃了。芳官后来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她心里的桃花,大概也已经干净了。
小红这个丫鬟,外形与袭人有点像。也是容长脸,袭人皮肤白腻,小红干净俏丽。袭人是细挑身材,小红是细巧身材,算是个娇小版袭人。外形略似袭人的小红,遭到了怡红院除袭人之外的上级丫鬟的一致打压,这种情形,格外微妙。
小红的聪明才智不亚于袭人,她的口才更为出众,她也有袭人这样的争荣夸耀之心,可惜运气不好,受到压制,后来改投凤姐门下,终于有了施展才干的机会。
小红原名叫作林红玉。有人说她是一个低阶级的世俗版林黛玉。黛为青黑色石头,象征“青埂”;红玉则代表红尘。两人的多愁多病和清醒悲观也是非常相似的。小红虽与黛玉有种种相似处,但确实做了“奸淫狗盗”的事,又是“刁钻古怪,眼空心大”的人。这个评价因为来自宝钗,所以常有读者表示怀疑。但是脂批说,“通部众人必从宝钗之评方定,然宝钗亦必从颦儿之评始可”。意思是全书人物的评价,以宝钗的评价最中肯,而对宝钗本人的评价,还是黛玉的最为中肯。红玉比之黛玉,只能算是红尘俗流而已。
滚滚红尘为何红?想必其中也是飘扬着桃花吧?桃花象征世俗的温暖和天伦之乐,比如爱情、婚姻和家庭。
袭人抽签的情节很有深意:
袭人也伸手取了一根出来,却是一枝桃花,题着“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旧诗写着道是:
“桃红又是一年春。”
注云:“杏花陪一盏,坐中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
众人笑道:“这一回热闹有趣。”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同庚,黛玉与他同辰,只无同姓者。
芳官忙道:“我也姓花,我也陪他一钟。”
陪着“桃花”袭人喝酒的,香菱、晴雯、宝钗、黛玉、芳官。这几个人,和袭人一样,都是对爱情和婚姻的幸福极为重视的、情窦已开的美女。因此,她们各自都有作为桃花的一个方面。
香菱与晴雯,都是遭到恶人陷害,只不过一明一暗,最后结果都是花落水流红,她们的追求落了空。
芳官最后出家,宝钗则嫁了个出家的丈夫。她们享受不到桃花的幸福,反而扫去世俗之心,做了扫花人。她们的世俗梦想,就像落地桃花一般,随风飘零散去。
黛玉和袭人,都是二月十二花朝节出生,黛玉也喜欢桃花。宝黛共读西厢那一回,黛玉葬的就是桃花。后来黛玉还写过一首《桃花行》,也是非常哀婉。桃花到了黛玉这里不是幸福,而是薄命的象征。但是黛玉和袭人都像桃花一样妩媚娇俏,富于女性魅力。她们俩是宝玉的最爱。
黛玉德不及宝钗,袭人貌不如晴雯,可见爱情的产生,与个人条件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全看缘分和心灵契合。宝钗与晴雯虽然各自名列册子冠首,却都没有桃花运。
黛玉其实是芙蓉花。芙蓉开在秋天,黛玉写菊花诗夺魁,可见,黛玉其实是秋花。秋天刮西风,春天刮东风。黛玉诗词中提到东风都是带着怨气的,比如“凭栏人向东风泣”“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任淹留。”,提到西风倒是“倦倚西风”,可见西风是可以倚靠的。
黛玉生在花朝,花被喻为女性,所以黛玉的理想也是天下普通女子的梦想:那就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黛玉的言行和心性,都具有春花争艳的特征。
元妃省亲,黛玉“安心大展奇才,压倒众人”。她口齿伶俐,刻薄小性,嘴上不饶人。她善于写诗,包括颂圣诗,每次诗社,她都积极参与竞争。她追求爱情,一切以宝玉为重,他风流多情,她原谅他,他不思进取,她包容他。因为他,她读了“移人性情”的言情小说,还落下了不治之症。
身为秋花,却积极争春,本来就是注定了失败。绛珠仙子下凡,自然也是凡心炽热,仙子有了尘心俗念,反而比凡人更加热忱。黛玉的辛苦和哀怨,皆由此来,所以曹公劝她“莫怨东风当自嗟”。黛玉的诗中,将人泪比作桃花,这样的桃花,注定是要零落的。
杏花探春,最后终于争到了“日边红杏”的崇高地位,却要离开父母家乡,并且,她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所以她也是薄命人。
桃花袭人,得以遁入桃源,与蒋玉菡平安度过一生,也算是很幸运的了。但是她曾经的争荣夸耀的梦想,她对宝玉的初恋初心,终于还是失落了。
桃花和杏花追求着最为世俗的理想,在这条千军万马独木桥的路上,她们比其他花更加幸运,算是获得了相对的成功。争春的花,争到春之后又如何呢?春天毕竟也还是要过去。在红销香断、万艳同悲的故事里,幸存到了开枝结果季节的探春和袭人,是否会回忆起花季的情景呢?
于是年复一年,都有新生的花朵开出来,继续这一轮轮的争夺,也在每个春天结束之后,纷纷叹息着凋谢而去。
欢迎关注凭栏翠袖,品读不一样的《红楼梦》。